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1 星期一 农历六月廿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52)
机构
(0)
政策
(8)
资讯
(199)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00)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2008.11.18
专题报道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老虎笙”,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 今年3月16日到18日,“2008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在楚雄双柏举行,节前,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向往与好奇上路了。其实双柏除“老虎笙”这一祭祀舞蹈外,还有大锣笙、小豹子笙,称为“三笙”,但渊源更久,内涵更广的“老虎笙”备受瞩目,成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双柏县虎...
查看更多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失魂落魄”
2008.11.03
其他新闻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失魂落魄”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徽州文化保护高峰论坛”,目前正在黄山市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祁庆富在论坛上说,代代相传、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活态传承”。当前,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丢魂”,因而遭到破坏,是个普遍现象。 祁庆富指出,当前我们必须警惕的一些普遍现象是:一些地方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
查看更多
古羌舞风
2008.10.15
论坛
古羌舞风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杨莉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使四川羌族文化生态区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只要还有羌族文化传承人的存在,全国唯一的羌族“原生型”民间舞蹈文化就会在“复制性”的家园(重建后的自然牛活环境)中“原汁原味”地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因为羌族是一个原始文化痕迹留存相对完整并仪靠口传身授的民族,所以羌族的民间舞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原生“体态符号”的形态。 一、羌族民间祭祀舞蹈“布兹拉” (一)“布兹拉”与“释比”的...
查看更多
九月九日重阳节 登高望远赏菊花
2008.10.07
专题报道
九月九日重阳节 登高望远赏菊花【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
查看更多
中秋夜,团圆时
2008.09.03
专题报道
中秋夜,团圆时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
查看更多
苗族的芦笙舞
2008.07.09
专题报道
苗族的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在各苗族地区尤其普及。其中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过去,青年小...
查看更多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当前文化现象之比较
2008.06.25
论坛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 当前文化现象之比较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是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最具民族风貌的两支少数民族。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现有羌族9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之间的河谷地带。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王朝对北川土司采取废除政策,使得这一地区的羌人汉化程度很高。现在,民族传统文化从物质层面来看变化较大,只在偏远的青片河上游有较多的保存。但从精神层面,即宗教信仰、民族感情和民族...
查看更多
《乐经》何以失传
2008.06.24
论坛
《乐经》何以失传 项 阳 “《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六经,周秦之际已有此称”(《皇清文颖》)。有意思的是,当《乐》被奉为经典之时,却已“失传”。这《乐》究竟是什么,又何以失传呢? 纵观中国之文化传统,两周时期能够被后世认定为乐之经典样式者,应该是礼中用乐。“礼之品有五:吉凶军宾嘉是也。五者其别有三十六,《周官·大宗伯》备言之是,典礼之官于此五者无所不掌。今舜欲求典礼之官,乃使之典三礼。孔氏谓三礼为天神、地祗、人鬼之礼...
查看更多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2008.06.11
论坛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以端午礼俗为例何星亮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流久远,有些节日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节日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不仅是满足各民族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天中节”等,南方民间多称“五月节...
查看更多
老北京过端午节 挂菖蒲插艾叶
2008.06.04
其他新闻
老北京过端午节 挂菖蒲插艾叶 端午节在老北京民俗中又称五月节,主要围绕弘扬善德和防疫健身而开展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祭神
祭祖
纪念先贤纪念先贤的代表首先是屈原,他是忠于国家的代表;东汉时的曹娥是孝顺父母的代表;文天祥是民族气节的代表;钟馗是主持正义的代表。北京文人有端午节到二闸三忠祠上香的传统,祠内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祠院宽敞,祠后有濯缨亭正临通惠河边。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
查看更多
1
42
43
44
45
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