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49)
机构
(0)
政策
(8)
资讯
(198)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98)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春节主题展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4.12.23
新闻聚焦
12月21日(农历冬至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 本次主题展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为主题线索,串联起与春节相关的不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融入不同地区各有特色的节日习俗、还原百姓的生活场景为基本设计理念,通过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
查看更多
春节主题展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4.12.23
要闻
12月21日(农历冬至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 本次主题展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为主题线索,串联起与春节相关的不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融入不同地区各有特色的节日习俗、还原百姓的生活场景为基本设计理念,通过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
查看更多
我们都是春节的传承人
2024.12.11
专题报道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最隆重、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集中华民族传统礼俗与文化理念之大成。 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简称“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们对新春的期盼更浓了。 正月初一是春节。为迎接春节,人们从农历腊月就开始清扫房屋、购置年货、烹调美食。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围绕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庆祝活动尤为...
查看更多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
2024.12.09
新闻聚焦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一岁之始,亦是百节之首,其历史之悠久,至晚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复以夏历春一月为岁首,后世历代自此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同时以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日为“春节”,后者专指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 《史记》《汉书》称正月...
查看更多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
2024.12.09
论坛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一岁之始,亦是百节之首,其历史之悠久,至晚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复以夏历春一月为岁首,后世历代自此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同时以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日为“春节”,后者专指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 《史记》《汉书》称正月...
查看更多
古老“羌年”绽放现代活力
2024.12.09
专题报道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同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的乡亲们和游客亲切交流。石椅村聚居着羌族同胞,瓦尔俄足节、舞龙灯、庆“羌年”、祭山会等羌民俗活动保存至今,成为羌俗风情的名片。 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6日晚,石椅羌寨内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羌族儿...
查看更多
我们的春节
2024.12.07
专题报道
中国画 《岁朝欢庆图》(局部),作者为清代姚文翰。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达到44项,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围绕春节的丰富社会实践,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感、可知、可行、可观、可品,承载着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深刻记忆。本版邀请学者、艺术家讲述春节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他们与春节的故事、对...
查看更多
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24.12.06
专题报道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收藏!这三项,列入人类非遗!
2024.12.06
专题报道
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现场,中国代表上台领取证书。(摄影: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
查看更多
文化与情感交织的庆典
2024.12.06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不仅是旧岁与新年的交替,更是文化与情感交织的庆典。春节前后,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都可具化为庆祝仪式。这个过程叫做“过年”。无论是万里归家、
祭祖
、拜年的乡愁寄托,还是做年夜饭、贴春联、买年画的欢乐忙碌,又或者是逛庙会、游灯会的热闹体验……以家庭为单位,中国人共享同守的这些传统习俗汇聚成春节的独特韵味...
查看更多
1
3
4
5
6
7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