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前童元宵行会是浙江省宁海县前童塔山童氏族人在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传统民俗活动,旨在迎神祭祖、欢庆佳节。活动以鼓亭抬阁秋千巡游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习惯称之为“行会”。 据《塔山童氏族谱》记载,前童元宵行会始于明朝中叶,在明末清初时达到鼎盛。前童元宵行会的宗旨是纪念祖先童濠带领族人开渠凿砩、灌溉农田的功德,凝聚民心、兴修水利,祈愿年景丰收。其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其一堂会,正月初十中午,各房房长齐聚童氏总宗祠召开堂会,共同商议行会活动的相关事宜。之后,吩咐值砩田户...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赶秋,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在立秋时节欢庆秋收和青年男女社交的重大传统节日,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苗族赶秋起源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周边省市,主要流传于湖南省花垣县,在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生活地区均有流传。 苗族赶秋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祭祖、迎宾拦门、八人秋、苗鼓、苗山歌、玩龙、舞狮、边边场以及传统舞蹈、体育竞技等多种内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富有苗族...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      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楚雄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楚雄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秋夕曾是朝鲜民族“一年最重之名节”。朝鲜族世代传承这一节日,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朝鲜族中秋节习俗。   朝鲜族秋夕节以祭祖扫墓为先。秋夕之日,人们首先要到墓地割除坟上的杂草,而后陈设祭品举行祭祀。秋夕节庆隆重,宰牛备酒,各家都用刚收获的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饼,举行秋千、跳板、摔跤等传统民俗活动。社区民众踊跃参加,节期持续数日。   秋夕保留着朝鲜族鲜明的民族习俗特色,同时,与其他民族相互了解、共庆...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市清明习俗是流传于介休市及晋中广大地区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介休地处汾河中游,其地名由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卒于此地而来。民间广为流传:介子推死于清明前一日,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演变为寒食节。自唐代起,寒食节传说、上巳祓禊与清明节习俗融为一体,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传承至今。   主要活动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荡秋...
查看更多
清明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古时也称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全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过此节日。   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跳板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动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跳板一般长近6米,宽40厘米、厚5厘米左右,大多用木质坚硬又极具弹性的水曲柳木板制成。跳板中间有一个支点,跳时两人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