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28)
机构
(0)
政策
(2)
资讯
(249)
清单
(87)
资源
(43)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灯会(潜江灯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潜江灯会,是湖北潜江地区在春节、元宵期间,广大民众自发参与,由花灯赏玩赛巧、民俗游街闹春、商贸赶集等活动组成,以酬神祈福、庆节娱人为目的的综合性传统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重要价值。该项目参与者众多,核心区域在潜江园林城区,活动区域覆盖周边多个乡镇。 潜江灯会历史悠久,在唐《酉阳杂俎》、清《荆州府志》《潜江县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其民俗活动分为拜庙祈福、赏灯赛亮、游灯闹春、互赠节礼四部分。潜江灯会从拜庙祈福到还愿封灯,具有严明的仪式规程...
查看更多
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称“打春”。内乡打春牛习俗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世代传承的立春节气习俗。春季万物复苏,打春牛预示农耕活动的开始,有规劝农事、鼓励春耕的含义。内乡县城和各个乡镇及镇平、淅川、西峡、邓县一带是该习俗的集中区域,来自周边湖北、陕西等地的民众也会赶来参加。 打春牛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迎春队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并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立春日民众齐聚内乡县衙,鞭打由当地长者指导扎制的纸...
查看更多
农历二十四节气(送大暑船)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送大暑船”,是以椒江区葭沚街道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办的集送五圣仪式、民间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体传承的民俗活动。活动枢纽是以五圣庙为核心的5个庙宇,涉及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多个村落,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大暑日止,时间跨度长达3个月,参与民众十几万人次,除了台州本地,北至宁波、南到温州的百姓都会赶来。 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浙江省东部,葭沚街道地处台州湾南岸,为椒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裕且雨热同季。每年7...
查看更多
民间社火(新疆社火)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疆社火是由舞龙、
舞狮
、威风锣鼓、秧歌、霸王鞭、跑旱船、太平车、大头娃娃、高跷、抬阁、回族宴席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等表演形式组成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新疆社火在新疆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是新疆重要的农耕区和丝绸之路重镇,新疆社火在以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三地最具代表性。 清代乾隆年间,社火随军屯、民屯政策带到了新疆;清嘉庆时期,社火成为昌吉一带春节期间主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清光绪年间,新...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香港天后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天后诞是香港广泛流传的以祭拜妈祖为核心、集戏班演出、巡游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庆典活动。 在香港,大家称呼妈祖为“天后”,将其视为地方的保护神,并建庙供奉。为感谢天后的庇佑,每年筹办“天后诞”,庆祝她的生辰。 香港的妈祖崇拜活动有着很长久的历史。南宋时期,天后故乡莆田林氏来到香港蒲岗定居,并在佛堂门盖了香港的第一所专门供奉天后的庙宇,成为人称的“大庙”,此后天后崇拜活动在香港得到广泛的发展,至今香港有达百所天后庙。香港主要的墟市(集市)都有天后庙,天...
查看更多
狮舞(瑶族布袋木狮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是瑶族过山瑶世代传承的传统舞蹈,分布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水乡和瑶安乡,以及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乡、子良乡,郴州市临武县西瑶乡等瑶族聚居区,以连州市三水乡云雾村所属的挂榜自然村最具代表性。 瑶族有借助狮子的动态造型,寓意先祖迁徙的艰辛过程,表达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文化传统。瑶族《评皇劵牒》记载,盘瓠死后,评王即传下敕旨:“儿女莫违孝道,含哀祭奠,择山随葬。”“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木狮长鼓吹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
查看更多
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开屏等社区,以及相邻西乡街道河东、河西、蚝业、乐群、盐田、臣田等社区,是该项目的核心传承区域。 深圳市宝安区一带素有
舞狮
的传统,每逢节庆神诞等重大活动,人们以
舞狮
期盼如意吉祥。20世纪初,上川人黄连胜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创编了醒狮舞。该项目从此在宝安世代传习,并随着黄连胜在香港开馆传艺,传到其他地方。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表演包括武术引路与狮舞表演两部分,又有广场和破阵两种表演方式。广场...
查看更多
大安校水柜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是形成于广西平南大安镇,以检修消防器械,举行消防巡游、演练为内容的一项传统民间自发定期性群众活动。它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至今有逾百年历史,是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消防民俗。 大安镇古称“大乌圩”。清乾隆、嘉庆以来,随着大量广东商人溯江西进,入桂经商,一批农村圩镇纷纷崛起。当时大安商铺林立,街巷纵横,庙坛众多,至道光已有“一戎二乌三江口”的说法,可见其在广西圩镇中的历史地位。道光十六年(1836年),大安遭遇一场特大火灾,损失惨重。灾后,镇上有识...
查看更多
祭典(老子祭典)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子祭典是流传在河南省鹿邑县,祭拜伟大思想家老子的盛大民俗活动。每逢老子生日,祭拜人数常达五十万之多,规模盛大,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其影响辐射至豫、皖、鲁、苏及东南亚。 据《后汉书•桓帝本纪》记载,“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之后,历代祭拜老子活动便绵延不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先后到鹿邑祭拜老子,尤以唐宋规模最大。同时民间祭拜老子的活动也越来越兴盛,冶炼、陶瓷等行业都把老子作为崇拜信奉对象。民间祭拜老子...
查看更多
壮族侬峒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侬峒节是壮族民众以“峒”为单位定期举行的,融祭祀祈福、聚会交友、对歌传情、商品贸易和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传统大型节庆活动。“侬峒”,在壮族中直译为“下峒”,“侬”意为“下、举办”,“峒”既指平地、平原这样的地形,也指聚落空间和农耕灌溉空间。峒还指代这个节本身,人们将参加侬峒节称为“出峒”。壮族侬峒节主要流传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大新、天等、江州四县(区)及云南富宁县等,尤以龙州、大新两县侬峒节最具代表性。 壮族侬峒节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以农历正月至四月最普遍...
查看更多
1
17
18
19
20
21
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