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28)
机构
(0)
政策
(2)
资讯
(249)
清单
(87)
资源
(43)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线狮(九狮图)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仙居县 线狮(九狮图)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永康市和仙居县境内。每逢重大节日,永康、仙居都要举行别具一格的
舞狮
表演,俗称“九狮图”,故有“节日到,九狮跳”之说。线狮(九狮图)是提线木偶和地面
舞狮
相结合而产生的民间舞蹈艺术,因九狮凌空表演,故名“线狮”。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九狮图中蕴含的江南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精湛的制作和表演技艺显示出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诸多特点,为民俗学和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具体形象的资...
查看更多
线狮(九狮图)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康市 线狮(九狮图)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永康市和仙居县境内。每逢重大节日,永康、仙居都要举行别具一格的
舞狮
表演,俗称“九狮图”,故有“节日到,九狮跳”之说。线狮(九狮图)是提线木偶和地面
舞狮
相结合而产生的民间舞蹈艺术,因九狮凌空表演,故名“线狮”。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九狮图中蕴含的江南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精湛的制作和表演技艺显示出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诸多特点,为民俗学和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具体形象的资...
查看更多
罗卷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罗卷戏,俗称“锣卷戏”“乐眷戏”,是罗戏与卷戏的合流,起源于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酬神还愿的“傩戏”和庙中僧道演唱所用的经卷。罗卷戏的声腔是罗戏和卷戏的声腔融合,后吸收梆子唱腔,遂又称“梆罗卷”。代表剧目有《七星庙》《对金刀》《南阳关》《三升堂》《打灯花》《战元州》《狸猫换太子》《刘金定下南塘》等。 清代中期,罗卷戏盛行于河南全省及山西省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西部等地,一度出现“一村演剧,众村皆至”的盛况。据《邓县戏曲志》记载,罗卷戏于清...
查看更多
高甲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弋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早期只是在民间乐曲伴奏下作即兴的化装表演,后来发展成专业戏班,主要演宋江故事,被称为宋江戏。清代中叶,宋江戏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发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清末又吸收徽剧、昆腔、弋阳腔和京剧的艺术因素,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高甲戏。 高甲...
查看更多
高甲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弋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早期只是在民间乐曲伴奏下作即兴的化装表演,后来发展成专业戏班,主要演宋江故事,被称为宋江戏。清代中叶,宋江戏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发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清末又吸收徽剧、昆腔、弋阳腔和京剧的艺术因素,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高甲戏。 高甲...
查看更多
狮舞(黎川舞白狮)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黎川舞白狮是流布于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的一种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据记载,黎川舞白狮早在元朝时就已初具雏形,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成熟,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盛事。 黎川县流传着喜庆必放爆竹、舞白狮的习俗。通常在春节、五月初九城隍庙会、中秋时
舞狮
。一般从东桥村出发,到城隍庙开始起舞,沿黎川县城边舞边游,绕县城一圈。最后,杀狮仪式后请狮上殿,归回原位。舞白狮活动由掌龙珠人召集和主持,狮队一般由20人组成。雌雄成对出现。两狮在掌龙珠人的引导下,摆围观、并列、东上西落...
查看更多
狮舞(田阳壮族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田阳县流传的壮族狮舞有地面狮舞和高空狮舞两种表演形式。地面狮舞属文派狮舞,主要是在地面表演狮子搔痒、舔毛、打滚、钻穴、抖毛等动作,显示出狮子活泼可爱的神态和嬉戏玩耍的性格。文派狮舞一般多用于节日庆典、拜年、集会、婚嫁、娱乐等喜庆活动。田阳壮族地面狮舞代表节目有《群狮迎宾》、《彩青拜年》、《凤凰台狮技》和《幼狮戏球》等。 高空狮舞属武派
舞狮
,以高台狮舞为主。其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融入狮舞动作中...
查看更多
狮舞(藤县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藤县狮舞普遍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藤县。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接苍梧,南界容县,西邻平南,北毗蒙山,东西横宽86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土地总面积3946平方公里。这里素有“
舞狮
之乡”的美称。藤县狮舞分为两种:一种是侧重于地面技艺表演的“采青狮”;一种是侧重于桩上技艺表演的“高桩狮”。无论是采青狮还是高桩狮,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当地百姓所喜爱。
查看更多
狮舞(青狮)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也称“开口狮”,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舞。 在潮汕,早期的
舞狮
除有习武和娱乐功能外,还有驱逐疫鬼的含义,目前,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地区仍有舞青狮驱邪的传统习俗。榕城南门孙氏,是由原揭阳县治渔湖京岗迁移而来的,一直以来,在宗族祭祀或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都要舞青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青狮的“狮头”前额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鬈发,狰狞威猛。青狮表演...
查看更多
狮舞(马桥手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闵行区 马桥“手狮舞”又叫“手带狮舞”,俗称“调狮子”、“狮子灯”,主要流传于马桥镇一带。 手狮舞的表演与其他狮舞有着很大区别,它是由
舞狮
者分别手举篾扎纸糊的狮子表演。狮子道具大小不一。大狮由二人舞动,中狮、小狮由一人舞动。表演时,一般是一头大狮、四头中狮、两头小狮。 手狮舞集灯彩、舞蹈等民间艺术为一体,技艺性较强。马桥地区的手狮舞既汲取了龙舞的翻滚、缠绕、跌扑等基本技巧,也继承借鉴了其他狮舞粗犷勇猛...
查看更多
1
27
28
29
30
31
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