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63)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267)
清单
(105)
资源
(41)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大江南北张灯结彩迎元宵
2019.02.19
专题报道
2月17日,安徽合肥戏曲演出闹元宵。 杨治国 摄山西大同古都灯会现场 朱 萌 摄 在湖北,小朋友们手舞金龙闹元宵。曾 蓉 摄在郑州图书馆,五颜六色的谜语挂满大厅,吸引众多读者前来猜谜。张莹莹 摄人头攒动的上海莘庄灯会,一个小姑娘好奇地翻看纸艺灯笼。 吕 昊 摄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围绕春节形成的厚重春节文化深深根植国人内心,其中所蕴含的人们...
查看更多
元宵节极简史
2019.02.19
论坛
“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夜良宵,月光如水。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民俗生活中有着不寻常的意义。现今的元宵节南北各地人们大多仍挂灯笼、吃汤圆(元宵),看元宵晚会,元宵同样是年节结束的庆祝日,但其节俗的浓烈程度已有所衰减。元宵的起源与发展在四时八节中,元宵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她虽然没有依傍具体的节气点(其他节日大都与二十四节气有较密切关系),但在节日体系中的地位突出,这除了她与春节的关系外,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因此在说元宵节俗之时,我们不妨来深究一下元宵的来历...
查看更多
沪郊古镇展演元宵民俗 长三角“文化走亲”热络
2019.02.18
专题报道
“南社先贤”上台赠书、“九彩龙”翻腾嬉戏、“清明上河图”惊艳全场……2月17日正月十三,在沪郊金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堰镇,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民俗展演活动,近万名群众争相观看。当天的活动以“闹元宵”为主题,汇集民间巡游、猜灯谜、
舞龙
舞狮等传统民俗和盘扣、喜庆四宝、金山堰菜等非遗项目,再现了史上“浦南首镇”张堰老街张灯结彩、锦绣交映,百姓欢歌笑语、锣鼓声声、欢度新春的盛景,充分展现了时代气息和传统年味。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三角“文化走亲”的重要内容...
查看更多
晒晒我们的文化年
2019.02.13
专题报道
大街小巷年味浓 陕西省西安市区的各种花灯把春节点缀得五彩斑斓。图为现代唐人街上的一组以西安市花石榴花为造型的花灯。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摄山西省清徐县组织开展了春节、元宵节系列活动,包括正月看大戏、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民间民俗非遗文化展示等。图为音乐爱好者在清徐县街头演奏萨克斯。本报驻山西记者 杨 渊 摄春节期间,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迎春灯饰璀璨夺目、美不胜收,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往观灯祈福,体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魅力。图为市民在“福临门”主题灯...
查看更多
多彩非遗闹新春 浓浓年味“最中国”
2019.02.11
专题报道
锣鼓喧天闹新春,龙飞狮舞送祝福。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显神通,为广大群众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腰鼓、秧歌、社火、剪纸……记忆里的这些浓浓年味儿,在非遗技艺中鲜活起来。春节期间,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大红灯笼、浑圆大鼓、精致剪纸装点着村前的文化广场,一派喜庆祥和景象。农历正月初四11时,村民们开始打腰鼓,60多人组成的腰鼓队表演起来欢快激烈、粗犷奔放、气势磅礴,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观赏。“新年的鼓,必须得打出精气神!”56岁的鼓手侯良友说...
查看更多
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
2019.02.11
论坛
春节是一个立体性的、连续性的大年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其内容包含祭神、敬祖、守岁、祈年、贺春、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和习俗。从岁首祈年祭礼的上古时代到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过年这个节日被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在这个绵延不断的链条中,过年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过年的诸多精神内涵却一直传承至今。我在此将这精神内涵简单归纳为:一颗感恩之心,一种团圆之乐,一个希望之梦。通过祭神祭祖,感恩天地护佑、祖先保佑,让我们在“衣食住行...
查看更多
让非遗融入生活 带动乡村振兴——贵州德江(桶井)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综述
2019.01.02
专题报道
2018年12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举办的“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贵州省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春晖文化苑举行。来自江苏、贵州的20余位专家学者、传承人、业内人士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如何有效地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战略,以带动村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项目和传统村落,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与生活。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进行动员和整合,认...
查看更多
月也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当地汉族称为“吃乡思”、“吃乡食”,一般在农历正月和八月举行,是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下沙祭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下沙祭祖是存续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的黄氏传统祭祖礼仪活动。下沙村与香港隔河相望,村民均为黄姓,现在旅居海外的下沙籍黄氏后裔约有3000人。南宋时期,客家人下沙黄氏一世祖黄默堂辗开基立村,其墓在今深圳市莲花山西北坡,建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今存九世祖“黄思铬公世祠”始建于明代。传世《黄氏家谱》中载有家训,第三条为“重祭”,曰:“水有源,木有本,人有心,应立祠堂,置祀产,春秋时节令我族人咸集祠堂...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太公祭)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文成县 太公祭是存续在浙江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 “太公”是后世对明代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的尊称。文成县是刘伯温故里,文成县以刘基谥号得名。文成县南田诚意伯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贤公祭日在刘基诞辰的农历六月十五日。刘氏宗族固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六月十五日举行春秋二祭,世代传承至今。 春秋家祭由刘氏宗族开会研究,选出父母双全,子女成双...
查看更多
1
26
27
28
29
30
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