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63)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267)
清单
(105)
资源
(41)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草编(沐川草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沐川县 草编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均...
查看更多
赛龙舟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镇远县 镇远赛龙舟是一项多民族参与的传统体育游艺文化活动。贵州省镇远县在每年端阳之际,举办以划龙舟比赛为主,包括传统的祭龙仪式、
舞龙
舞狮游街、彩船游江、水中抢鸭子、放河灯、燃礼花和文艺表演为一体的赛龙舟活动。 古代镇远属于楚国,楚风盛行。自古镇远民间便有以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早在明代,镇远就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明代《贵州通志》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
查看更多
线狮(草塔抖狮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线狮(草塔抖狮子)是一项有机融合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的传统游艺娱乐项目,流布于浙江省诸暨市以及绍兴市、金华市、丽水市等邻近市县,以诸暨市草塔镇前店村为代表。 抖狮子源于清朝。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彼此不合,尤其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不休,直至清朝时期因官府介入才逐渐平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组织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
查看更多
灯舞(上舍化龙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舍化龙灯起源于民间闹春灯舞,亦称“花龙灯”,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流传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和安徽省广德县(现广德市)一带。清嘉庆年间,上舍村杨氏祖先将庙会上演出的花灯串成龙形,扎龙头、龙尾,称“花龙灯”。传至道光年间,艺人杨九林发展出龙灯“四变”,同时配扎12盏花瓶灯,2只头牌灯,演变为化龙灯。 上舍化龙灯表演时由2人执头牌灯领路。进各家拜门时,先以花灯形象在正堂绕廊柱“走阵”,有四角阵、剪刀阵、元宝阵、篱笆阵等。变龙形式有两种:一是在...
查看更多
灯舞(莆田九鲤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莆田市 灯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灯为道具舞出文字的“灯舞”记载。每逢年节(尤其是元宵节)或祈雨、祭祀、乞求丰收等仪式,宫廷和民间往往都会进行灯舞表演。起初,灯舞以摆字为特征,后逐渐发展成以彩灯排列构造图案、创生意境的民间舞蹈样式,流传于全国各地。按灯彩外形区分,灯舞主要包括模拟动物的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蝴蝶灯舞、百鸟灯舞,模拟花卉的荷花灯舞、菊花灯舞、蜡花灯舞及船灯舞、车灯舞、云灯舞、绣球灯舞等其他形式...
查看更多
灯舞(东至花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东至县 灯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灯为道具舞出文字的“灯舞”记载。每逢年节(尤其是元宵节)或祈雨、祭祀、乞求丰收等仪式,宫廷和民间往往都会进行灯舞表演。起初,灯舞以摆字为特征,后逐渐发展成以彩灯排列构造图案、创生意境的民间舞蹈样式,流传于全国各地。按灯彩外形区分,灯舞主要包括模拟动物的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蝴蝶灯舞、百鸟灯舞,模拟花卉的荷花灯舞、菊花灯舞、蜡花灯舞及船灯舞、车灯舞、云灯舞、绣球灯舞等其他形式...
查看更多
龙舞(潜江草把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潜江草把龙是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世代传承的以
舞龙
祈福禳灾为主的传统舞蹈。“草把龙”以
舞龙
的形式表现,源于先秦时期求雨的雩祭。用稻草扎制草把龙灯是稻作文化地区久远的传统,潜江草把龙灯存续着古老的荆楚遗风。清同治《来凤县志》卷二十八《风俗志·祈禳》记载“编草为龙”。乾隆《钟祥县志》卷五《风俗》记载“
舞龙
灯”。乾隆《荆门州志》卷十一《风俗》记载元宵节“扎龙灯”。 潜江草把龙以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为核心传承区域,流布于潜江市境内的水网湖区以及周边地区。相传古时一条行云...
查看更多
龙舞(鳌江划大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
舞龙
”,是在中国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鳌江划大龙,是浙江省平阳县民众在元宵节期间,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贺丰年而创造并传承至今的海洋文化习俗。其主要活动区域在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影响范围遍及全县。据1925年版《平阳县志》记载,鳌江划大龙至少有百余年历史。其诞生地临江面海,因江口涌潮似巨鳌负山而称“鳌江”,是百年商埠、渔港海鲜集散地。 鳌江划大龙由当地渔民、商人、企业家选出头家,共同出资举办,保留着制作大龙、龙灯开光...
查看更多
龙舞(六坊云龙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从春节“游神”传统习俗发展起来的龙舞,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在古镇镇北帝庙前有一古石碑,碑文记载:“庙古已创建兰溪口,朱碑碣则自万历丙子岁迄道光在戊戌岁—龙堂之气象,人瞻桑而生恭。”这段文字,写的是在明代开始当地建有北帝庙,居民举着桑枝迎候云龙前来巡游的情景。 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二百名青壮年...
查看更多
龙舞(香火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南雄市 广东省南雄市的香火龙源于百顺镇白竹片村,流传于百顺镇一带。每年的元宵佳节或其他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白竹片村的香火龙都要隆重登场;且扎制和
舞龙
技艺代代相传,现今该村青壮年都能熟练掌握。因此,该村被乡里誉为“火龙”村。 香火龙用稻草扎制而成,有公龙、母龙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体长约九米。每条龙重约二十九公斤。 每年的元宵佳节,是龙“抬头”的喜庆日子,当地人称“闹春”。夜幕降临后,在开阔的打谷场...
查看更多
1
28
29
30
31
32
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