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60)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264)
清单
(105)
资源
(41)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灯舞(上舍化龙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舍化龙灯起源于民间闹春灯舞,亦称“花龙灯”,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流传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和安徽省广德县(现广德市)一带。清嘉庆年间,上舍村杨氏祖先将庙会上演出的花灯串成龙形,扎龙头、龙尾,称“花龙灯”。传至道光年间,艺人杨九林发展出龙灯“四变”,同时配扎12盏花瓶灯,2只头牌灯,演变为化龙灯。 上舍化龙灯表演时由2人执头牌灯领路。进各家拜门时,先以花灯形象在正堂绕廊柱“走阵”,有四角阵、剪刀阵、元宝阵、篱笆阵等。变龙形式有两种:一是在...
查看更多
灯舞(莆田九鲤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莆田市 灯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灯为道具舞出文字的“灯舞”记载。每逢年节(尤其是元宵节)或祈雨、祭祀、乞求丰收等仪式,宫廷和民间往往都会进行灯舞表演。起初,灯舞以摆字为特征,后逐渐发展成以彩灯排列构造图案、创生意境的民间舞蹈样式,流传于全国各地。按灯彩外形区分,灯舞主要包括模拟动物的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蝴蝶灯舞、百鸟灯舞,模拟花卉的荷花灯舞、菊花灯舞、蜡花灯舞及船灯舞、车灯舞、云灯舞、绣球灯舞等其他形式...
查看更多
灯舞(东至花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东至县 灯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灯为道具舞出文字的“灯舞”记载。每逢年节(尤其是元宵节)或祈雨、祭祀、乞求丰收等仪式,宫廷和民间往往都会进行灯舞表演。起初,灯舞以摆字为特征,后逐渐发展成以彩灯排列构造图案、创生意境的民间舞蹈样式,流传于全国各地。按灯彩外形区分,灯舞主要包括模拟动物的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蝴蝶灯舞、百鸟灯舞,模拟花卉的荷花灯舞、菊花灯舞、蜡花灯舞及船灯舞、车灯舞、云灯舞、绣球灯舞等其他形式...
查看更多
龙舞(潜江草把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潜江草把龙是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世代传承的以
舞龙
祈福禳灾为主的传统舞蹈。“草把龙”以
舞龙
的形式表现,源于先秦时期求雨的雩祭。用稻草扎制草把龙灯是稻作文化地区久远的传统,潜江草把龙灯存续着古老的荆楚遗风。清同治《来凤县志》卷二十八《风俗志·祈禳》记载“编草为龙”。乾隆《钟祥县志》卷五《风俗》记载“
舞龙
灯”。乾隆《荆门州志》卷十一《风俗》记载元宵节“扎龙灯”。 潜江草把龙以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为核心传承区域,流布于潜江市境内的水网湖区以及周边地区。相传古时一条行云...
查看更多
龙舞(鳌江划大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
舞龙
”,是在中国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鳌江划大龙,是浙江省平阳县民众在元宵节期间,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贺丰年而创造并传承至今的海洋文化习俗。其主要活动区域在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影响范围遍及全县。据1925年版《平阳县志》记载,鳌江划大龙至少有百余年历史。其诞生地临江面海,因江口涌潮似巨鳌负山而称“鳌江”,是百年商埠、渔港海鲜集散地。 鳌江划大龙由当地渔民、商人、企业家选出头家,共同出资举办,保留着制作大龙、龙灯开光...
查看更多
龙舞(六坊云龙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从春节“游神”传统习俗发展起来的龙舞,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在古镇镇北帝庙前有一古石碑,碑文记载:“庙古已创建兰溪口,朱碑碣则自万历丙子岁迄道光在戊戌岁—龙堂之气象,人瞻桑而生恭。”这段文字,写的是在明代开始当地建有北帝庙,居民举着桑枝迎候云龙前来巡游的情景。 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二百名青壮年...
查看更多
龙舞(香火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南雄市 广东省南雄市的香火龙源于百顺镇白竹片村,流传于百顺镇一带。每年的元宵佳节或其他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白竹片村的香火龙都要隆重登场;且扎制和
舞龙
技艺代代相传,现今该村青壮年都能熟练掌握。因此,该村被乡里誉为“火龙”村。 香火龙用稻草扎制而成,有公龙、母龙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体长约九米。每条龙重约二十九公斤。 每年的元宵佳节,是龙“抬头”的喜庆日子,当地人称“闹春”。夜幕降临后,在开阔的打谷场...
查看更多
龙舞(城步吊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流传于湖南省城步县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是一种道具制作和表演方法独特的龙舞:先用数根长、短竹片扁担和红绳分别制成“小吊”、“中吊”,再将小吊挂在中吊上,将篾扎布裱的龙节吊在小吊上,然后再用一根横起的长扁担和高2米的竹竿制成“大提”将其吊起,共制成六组。舞时将龙头和龙节连缀,每位舞者高举竹竿,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由
舞龙
珠者引领起舞,犹如“龙”在云中盘旋,场面蔚为壮观。 每逢春节或重大喜庆活动,城步县苗...
查看更多
龙舞(地龙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来凤县 地龙灯流传于武陵山腹地来凤县的大岩板、板沙界两个相邻的土家山寨,当地称为“巴地梭”,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民间灯舞。 每逢春节和五月十五“中端午节”,两村的地龙灯舞队走村串寨,游舞四乡,深受群众喜爱。据老艺人李英回忆,玩地龙灯来源于楚霸王项羽“龙生虎养凤遮荫”的传说,他家四五代人都玩地龙灯,传到现在,大约有三百来年的历史。 地龙灯舞蹈套路和动作现存12种,演技难度大,表演性、观赏性很强,且舞法独特...
查看更多
龙舞(三节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云梦县 三节龙流传于云梦县伍洛镇一带,因其舞动的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节组成,并与几十名击鼓者同舞而得名。以前表演三节龙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太平,因而又叫“太平灯”。表演时,由一条老龙和两条小龙组成一组。每条龙由三人分别
舞龙
头、龙身和龙尾;龙的周围是99人组成的跳鼓队与之共舞,以跳跃击鼓象征雷声,祈求神龙保佑风调雨顺。 “龙头自咬其尾”,将龙舞成圆形,是该舞独具的动作特色。龙时而滚于地面,时而跃上条凳、石...
查看更多
1
28
29
30
31
32
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