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63)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267)
清单
(105)
资源
(41)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台山浮石飘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台山市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屏南双溪铁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屏南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霍童铁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冼夫人信俗主要流布在广东省茂名市的高州、电白、化州、茂南、茂港等县市,此地即古高凉郡。俚族冼夫人出身于南越首领世家,她历经梁、陈、隋三朝,活跃于岭南地区,致力于促进汉、越两族的融合与和谐,保障一方安定,为民族团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冼夫人信俗源于后代对她的崇拜,每年都会以游神仪式举行冼夫人诞庆典。从《隋书》到明嘉靖年间的碑记,都有“官置祠祀之”的记载。历朝历代,尤其是明清两代,都将冼夫人奉为英雄圣贤,春秋两祭以及诞辰祭祀从未间断。自隋朝起,民间就尊称她...
查看更多
庙会(九华山庙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庙会是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定期举行的敬奉地藏菩萨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 九华山著名风景区,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传统著称于世。唐开元末年,新罗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修炼,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菩萨化身。此后,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佛教僧徒和当地民众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九华山庙会: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自恣日(农历七月十五)、地藏诞日(农历七月三十)举行“浴佛法会...
查看更多
庙会(上海龙华庙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徐汇区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
查看更多
宾阳炮龙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炮龙节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宾阳县。 宾阳炮龙节发端于宋元时代,清末民初趋于成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相传宋仁宗皇祐年间,狄青率大军赴广西征剿侬智高,在宾阳昆仑关屡攻不克。当时正值元宵节,狄青令兵士以稻草扎成龙形,放火烧竹,在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炮仗般响声中
舞龙
大闹元宵,以此麻痹敌方。侬智高果然放松了戒备,最终为狄青所克。当地...
查看更多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河上龙灯胜会流传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一带,起源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这是一项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动,以河上镇溪头村为中心,以板龙表演为主,还融合了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活动时间长达五天。在河上龙灯胜会里,每一板凳代表一桥龙段,寓意着一名男丁,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一桥一丁”,象征着人丁兴旺。 河上龙灯胜会包含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等一系列民俗仪式。开光大典于正月初五举行。届时,人们会先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汇合的三江口取来开光圣...
查看更多
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仙游县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 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明代元宵节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元宵节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
查看更多
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又称“烧瓦子灯”“烧宝塔”“烧瓦塔”“烧梵塔”,是广泛流行于闽粤赣地区的一种民间祈福习俗。吉安地区的中秋烧塔习俗历史源远流长。据清道光年间《万安县志》记载:“儿童拾瓦片堆塔高数尺,夜间小锣鼓沿门化矛烧塔,烧至通红,会饮赏月。”清同治年间的《龙泉县志》也有相关记载:“小儿累碎瓦为浮屠,鳞差(次)角锐,积薪燃之,曰‘烧宝塔’。”此外,《吉安县志》(1941年版)、《安福县志》(1995年版)等文献也提及这一习俗。 江西省安福县,地处古庐陵郡辖...
查看更多
1
27
28
29
30
31
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