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冼夫人信俗主要流布在广东省茂名市的高州、电白、化州、茂南、茂港等县市,此地即古高凉郡。俚族冼夫人出身于南越首领世家,她历经梁、陈、隋三朝,活跃于岭南地区,致力于促进汉、越两族的融合与和谐,保障一方安定,为民族团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冼夫人信俗源于后代对她的崇拜,每年都会以游神仪式举行冼夫人诞庆典。从《隋书》到明嘉靖年间的碑记,都有“官置祠祀之”的记载。历朝历代,尤其是明清两代,都将冼夫人奉为英雄圣贤,春秋两祭以及诞辰祭祀从未间断。自隋朝起,民间就尊称她...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庙会是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定期举行的敬奉地藏菩萨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   九华山著名风景区,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传统著称于世。唐开元末年,新罗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修炼,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菩萨化身。此后,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佛教僧徒和当地民众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九华山庙会: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自恣日(农历七月十五)、地藏诞日(农历七月三十)举行“浴佛法会...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徐汇区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
查看更多
宾阳炮龙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炮龙节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宾阳县。   宾阳炮龙节发端于宋元时代,清末民初趋于成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相传宋仁宗皇祐年间,狄青率大军赴广西征剿侬智高,在宾阳昆仑关屡攻不克。当时正值元宵节,狄青令兵士以稻草扎成龙形,放火烧竹,在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炮仗般响声中舞龙大闹元宵,以此麻痹敌方。侬智高果然放松了戒备,最终为狄青所克。当地...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河上龙灯胜会流传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一带,起源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这是一项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动,以河上镇溪头村为中心,以板龙表演为主,还融合了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活动时间长达五天。在河上龙灯胜会里,每一板凳代表一桥龙段,寓意着一名男丁,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一桥一丁”,象征着人丁兴旺。 河上龙灯胜会包含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等一系列民俗仪式。开光大典于正月初五举行。届时,人们会先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汇合的三江口取来开光圣...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仙游县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 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明代元宵节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元宵节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又称“烧瓦子灯”“烧宝塔”“烧瓦塔”“烧梵塔”,是广泛流行于闽粤赣地区的一种民间祈福习俗。吉安地区的中秋烧塔习俗历史源远流长。据清道光年间《万安县志》记载:“儿童拾瓦片堆塔高数尺,夜间小锣鼓沿门化矛烧塔,烧至通红,会饮赏月。”清同治年间的《龙泉县志》也有相关记载:“小儿累碎瓦为浮屠,鳞差(次)角锐,积薪燃之,曰‘烧宝塔’。”此外,《吉安县志》(1941年版)、《安福县志》(1995年版)等文献也提及这一习俗。 江西省安福县,地处古庐陵郡辖...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沐川县      草编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均...
查看更多
赛龙舟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镇远县      镇远赛龙舟是一项多民族参与的传统体育游艺文化活动。贵州省镇远县在每年端阳之际,举办以划龙舟比赛为主,包括传统的祭龙仪式、舞龙舞狮游街、彩船游江、水中抢鸭子、放河灯、燃礼花和文艺表演为一体的赛龙舟活动。   古代镇远属于楚国,楚风盛行。自古镇远民间便有以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早在明代,镇远就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明代《贵州通志》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线狮(草塔抖狮子)是一项有机融合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的传统游艺娱乐项目,流布于浙江省诸暨市以及绍兴市、金华市、丽水市等邻近市县,以诸暨市草塔镇前店村为代表。 抖狮子源于清朝。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彼此不合,尤其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不休,直至清朝时期因官府介入才逐渐平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组织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