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内容提要】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在联展现场制作香包。  秦晴 摄    一场热闹的展览之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缺人才、缺经费、缺创新……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出主意:非遗走进课堂、提高补贴经费、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但是,要真正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还需要长期的工作。   3月27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历时6天的首...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生存的困境解析 马知遥    摘要:并不是所有称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都值得保护。在濒危优先的情况下,还应兼顾考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尊严和社会影响,让传承人和非遗本身得到国家的重视。减少工业化复制和机械化规模生产对非遗的冲击,减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政府和专家应为非遗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证和评定,另外非遗保护也不能最后只剩下存档,保护之后是传承。     一、是文化遗产还是遗留物...
查看更多
论坛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 马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 表演艺术;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f)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尼西黑陶非遗传承人讲述千年指尖技艺文若愚孙诺七林和他亲手制作的黑陶酥油茶壶尼西坐落在云南西北边的香格里拉,历史悠久的纯手工黑陶就出自这崇山峻岭间学徒盘腿而坐,用手拉坯,为黑陶器具塑形,这是黑陶制作中最费时费心的一步。孙诺七林的儿子正在捏制黑陶火盆学徒给黑陶细心地雕刻花纹人们将做好的黑陶挂起风干,等待火烧火烧结束后,一个个黑亮的黑陶器具就出炉了。     从香格里拉城里向德钦方向驱车35公里,在群山和低矮的灌木林中,安静地坐落着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小村子——汤...
查看更多
人物
世纪老人和“他的史诗” ——记《玛纳斯》史诗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中国少数民族有着三大英雄史诗,分别是: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我国的史诗绝大多数是口承史诗,又称活态史诗。歌手们用演唱传承着古老的艺术,每位歌手在演唱史诗时还会加入自己的即兴创作成分,所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中传承     87万项非遗资源,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88位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数据有力展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就。区别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鼓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中实现传承,让许多非遗项目逐步从“捉襟见肘”走向了“自我造血”。    技艺不走...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史诗之光 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汇聚新疆     2012年6月30日上午,新疆阿克陶县为“三大史诗”在帕米尔高原上演,在昆仑山上相约,专门举行了“史诗之光 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来自中国民协、中国社科院的“三大史诗”研讨专家学者以及内蒙古、青海、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三大史诗”的演唱艺人及民间歌手共同就如何开创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发扬广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先河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
查看更多
论坛
史诗与口头传统的当代困境与机遇 明  江朝戈金    2012年2月21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出版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迄今所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其文化和学术价值绝不能低估。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与三大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以特异的存 在方式,神秘的传承和流布规律,昭示着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这些年,他们与非遗一同走过   编者按:    仅仅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拗口名词,就完成了从厘清概念到深入人心、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成长”历程,成为文化领域内“中国速度”的代表。非遗保护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的重视、支持和着力推动,更与那些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倾尽一生心力的传承者和文化人息息相关。    本期《特别关注》我们邀请到4位老者,听他们讲述自己和非遗一同走过的日子。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工作领域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