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大暑
搜索
其他新闻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吸引澳门众多民众参观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做工精美的传统技艺、藏族文化经典唐卡……正在澳门举办的《雪域风情――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21日吸引了不少澳门市民。  《雪域风情――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20日至24日在澳门综艺馆举行。从《格萨尔王传》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从《大藏经》到特色鲜明的藏传佛教文化,从古老的藏戏到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通过展览,澳门市民不仅认识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的历史,还感受到目前藏族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藏戏:藏族文艺的“活化石”        每年的雪顿节,在罗布林卡总是会挤满当地群众和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很多是被这里正在上演的被称为“西藏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演出”的藏戏节目吸引过来的。《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等传统藏戏在这里被一次次地演绎,而观众们也与演员们一起陶醉其中。这样反复的演出与观赏,让藏戏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融入到西藏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古老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多彩民族”综合专场(一)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一)     2010年2月27、28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首场演出――“多彩民族”综合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隆重上演。    ...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周玮)扭起欢快喜庆的秧歌,跳起活泼热情的弦子舞,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绕梁不绝……27日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2000多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将为首都观众呈献9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20个省区市、20余个少数民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 活动演出简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将于2010年2月27至3月30日在京举行。     此次调演共分九个专场,汇聚了全国20个省(自治区、市)的少数民族同胞,以具有鲜...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周和平      简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各省(区、市)也都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315项,一些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
查看更多
论坛
  “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s)是文化人类学格外重视的对象,尤其是研究像中国羌族这种迄今依然是有语言无文字的古老民族。的确,作为非己莫属的“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传统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理念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和情感[①]。2...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演唱《玛纳斯》的小“玛纳斯奇”     由国内30多位《玛纳斯》研究学者参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2009年11月,新疆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界各国研究《玛纳斯》的学者为之振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演唱《玛纳斯》的小“玛纳斯奇”     由国内30多位《玛纳斯》研究学者参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2009年11月,新疆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界各国研究《玛纳斯》的学者为之振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综合性知识宝库,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流传千年不绝 独特的“央移”记谱法  2009年12月27日晚,流传千年不绝的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的32位高僧,以吹奏、敲打、唱念、舞蹈、赞偈、手印、供养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构成的完整的梵乐套曲。整个展示古朴庄严,乐声清澈流畅,堪称“千年不断的活态传承,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绽放,雪域高原的原生态艺术”。此前,这个古乐展示团应中华文化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