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5)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555)
清单
(421)
资源
(84)
学术
(187)
百科
(0)
其他
(58)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在我 执此一念
2023.03.22
专题报道
刘兰芳香包作品(图片:由作者提供) 许明堂表演道情皮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徐宁表演偶戏(图片:由作者提供) 董永虎表演贤孝(图片:由作者提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14期
2023.03.21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14期:2023年3月6日-19日 1.“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2.辽宁发布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3.辽宁启动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4...
查看更多
欢度三多节 非遗展芳华——云南省第十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在丽江举办
2023.03.17
地方新闻
2月27日至3月1日,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第十八期)暨2023年玉龙县纳西族三多节非遗宣传展”在丽江市玉龙县世界记忆遗产公园举办。 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多。农历二月初八(2月27日),是纳西族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三多节。三多神,在纳西族民间被尊称为“恩普三多”,传说他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常骑白马,身穿白甲,头戴白盔,手执白矛,善牧耕...
查看更多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之《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在北...
2023.03.16
要闻
3月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第二场《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场活动由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廖燕飞主持。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我国目前唯一以舞蹈之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本次活动围绕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展开...
查看更多
四川壤塘非遗创作特展亮相上海
2023.03.14
地方新闻
3月11日,“同愿共行——壤塘非遗创作特展”在上海宝库文化中心开幕,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壤巴拉觉囊非遗传习所的非遗传承人们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非遗盛宴。 成果展上,传习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们,带来了他们最新创作的一百余件优秀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陶艺、织绣、金工等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大类,这些作品不但展现了传统古老的技艺和较高的审美,还在材料上和创作的内容上,融入了江南的元素,从唐...
查看更多
王宪昭:论非遗视域下的文化祖先神话
2023.03.09
论坛
【摘要】文化祖先神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淀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可以继承创新的文化价值。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叙事具有内在的体系性和开放性。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中,通过对文化祖先神话的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有利于进一步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文化基础,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神话;文化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文化 神话是人类早期产生的至今仍具有生命...
查看更多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首场《整体保护视野下的...
2023.03.07
要闻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各民族的发展历史、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传承人们在不断坚守传统舞蹈技艺的同时,也用世代相传的身体语言贯穿起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精神血脉。 为积极推动落实国家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研究领域的有力资源,促进相关学术成果的交流研讨,展现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独特魅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
查看更多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丨历史吟诵
2023.02.13
专题报道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是中国三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分别源自
藏族
、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的悠久传说,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这三部伟大史诗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艺术瑰宝。 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一再重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内蒙古聆...
查看更多
让非遗资源活起来
2023.02.09
专题报道
来回穿梭,针线飞舞在绣面上,眼前一簇团花若隐若现。来到四川成都杨华珍藏羌织绣技能大师工作室,杨华珍一双巧手灵巧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工作室墙壁上,各种藏羌织绣作品镶嵌在裱框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成都市政协常委,杨华珍不仅身体力行创作织绣产品,还把精力投入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中。 为何要着眼非遗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谈起这一建议,杨华珍形容是“实践的产物”。2008年汶川地震后,离开老家阿坝
藏族
羌族自治州,来到成都,与十几个姐妹成...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增年味 传统文化展新姿——青海省以社火为龙头全面开展新春非遗传承实践活动
2023.02.08
专题报道
2月6日,青海省以“美好青海·共享非遗”为主题的新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落下帷幕。活动以传统社火为龙头全面开展了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实践活动,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让群众在节日期间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了红红火火“非遗年”的浓厚氛围,增强了文化自信自强,让青海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据统计,春节期间全省线上线下共开展各类活动近百余场,惠益群众达260万人(次),活动呈现三个亮点。 传统非遗项目实践活动寻根...
查看更多
1
14
15
16
17
18
13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