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5)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555)
清单
(421)
资源
(84)
学术
(187)
百科
(0)
其他
(58)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侧记
2020.01.03
专题报道
六把马头琴开场齐奏《万马奔腾》,把全场观众带入辽阔的草原,节奏欢快、扬鞭奋蹄、风驰电掣。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表演团队的这段非遗展演拉开了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活动的序幕,也寓意中国非遗事业万马奔腾、昂首奋进。十位年度人物一一揭晓,20位提名人物集体亮相,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压轴发布,浓缩了2019年中国非遗界的发展轨迹,也展示了中国非遗的最新实践。尽管揭晓活动已过去几天,但那些鲜活的非遗话题、被定格的精彩画面仍值得久久回味。 非遗是各族人民...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49期
2019.12.31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49期:2019年12月16日—29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 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2019“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揭晓 ▲ 四川非遗亮相第...
查看更多
“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青海站:热贡艺术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亲善团队在青海的工作是从同仁开始的。自15世纪初叶起,随着藏传佛教萨迦派和格鲁派的迅猛发展,青海省黄南
藏族
自治州同仁即开始孕育出一支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们包括唐卡、堆绣、雕塑、版本画、建筑彩绘和藏毯设计,因藏传佛教的供奉需要而生,在艺术创作上却自成一格,匠人们吸取和采用了工笔画的绘制方法,以矿物或植物颜料着色,色彩艳丽而富于装饰性,画风华丽细腻精美,线条简练流畅。 黄南
藏族
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
查看更多
热贡艺术:从家族封闭式传承走向开放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热贡艺术曾“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传男不传女”,如今,已从家族封闭式传承走向开放式传承,传承基地增多、传承渠道多元、传承区域拓宽。 热贡文化是以青海省黄南
藏族
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谷为核心地区,独特且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传统地域文化。其主要表现形态有热贡艺术(唐卡、壁画、堆绣、泥塑、金雕、沙盘画等)、热贡六月会、黄南藏戏、土族於菟,以及建筑彩绘、民间歌舞、民族服饰、宗教文化等...
查看更多
热贡艺术从藏区走向世界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唐卡、於菟、藏戏、六月会、泥塑、石刻……”在青海生活了19年的荷兰人Klaas谈及热贡一词时,能罗列出一堆与之有关的“名片”,“热贡在国外也很有名。” 热贡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金色的谷地”,一般指称青海省黄南
藏族
自治州隆务河流域同仁县及其周边地区,此间于2008年8月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也是中国文化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称“保护区”)。 热贡艺术走向世界 热贡艺术自15...
查看更多
2019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2019.12.30
要闻
12月29日,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10位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分别是: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揭晓词:他是民间文学的耕耘者,民俗文化的守护人,他用文字接续非遗事业的血脉,用妙笔奏响非遗传承发展的时代强音。 邰立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凤翔木版年画) 揭晓词:尺寸之内,赤橙黄绿青蓝紫,画的是他手中民俗...
查看更多
甘肃地区《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甘肃地区《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格萨(斯)尔》研究甘肃基地”揭牌仪式,于2019年11月2—4日在甘肃兰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承办。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甘肃省甘南
藏族
自治州《格萨尔》非遗传承人、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
查看更多
和政“花儿”是天籁的音符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举行,是甘肃省一年中最先举行的传统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是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松鸣岩花儿会俗称“四月八”,花儿会期间,临夏地区和甘南州卓尼县、夏河县以及兰州、定西等地区歌手如约而至,在松鸣岩美景的浸染下,会唱“花儿”的,放声歌唱,不会唱“花儿”的,跟着哼唱,整个松鸣岩人如潮、歌如海。各民族花儿歌手在这个大舞台上互相学习、相互交流。 “言之不足,故咏歌...
查看更多
专家学者聚昆研讨《格萨(斯)尔》统筹保护与传承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图为研讨会现场(摄影:史广林) 2019年11月6日,全国《格萨(斯)尔》统筹保护与传承(云南片区)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云南社科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格萨(斯)尔》保护与传承。 《格萨(斯)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内容浩瀚的活态史诗传统,由中国
藏族
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
藏族
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2009年,史诗《格萨(斯)尔》列入联合国...
查看更多
百年民族史诗——孩子们也在学唱《格斯尔》
2019.12.30
10周年媒体报道
金巴扎木苏在为孩子们讲《格斯尔》的故事。记者 张枨摄 一位耄耋之年的银发老人,一袭灰白色蒙古长袍,一把70年的四胡,一句句节奏鲜明的蒙语说唱词句,共同演绎出充满历史沧桑与厚重感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研究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斯)尔》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6岁的金巴扎木苏,正在向徒弟传授技艺。 《格萨(斯)尔》与《玛纳斯》《江格尔》并列我国三...
查看更多
1
37
38
39
40
41
13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