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传统美术)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传统音乐)
查看更多
要闻
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经材料审核、实地暗访和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确定了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具体如下: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龙岩市、三明市)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 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经材料审核、实地暗访和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确定了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具体如下: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龙岩市、三明市)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 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传统技艺)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羌年不断变迁,不断被解构。通过再现记忆场、耦合节庆事象、重构节日内涵,唤醒、延续并建构出新的集体记忆,将个体记忆与民族国家的历史重叠,使得今日之羌年得以重构。在新的神圣空间中,新的集体记忆形成新的凝聚力,由此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不仅是对羌年所代表的羌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更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关键词】羌年;集体记忆;文化变迁;文化空间;文化认同 羌年...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春祈秋报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羌年亦在此列,乃中华年节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整体把握羌年的意义,不可不知晓村寨仪式中经释比之口诵唱的史诗《木姐珠》和《羌戈大战》。两部史诗颂祖唱史,在经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族群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维系着群体社会的精神空间,增强着群体生存的文化信心,激发着群体发展的心理动力。着眼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秉持非遗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理念,对羌年的过往历史与现实存在、民间实践与官方助力、生活样态与学术研究进行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中国人基于传统历法体系,确定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围绕着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度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民俗”,春节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品味过往,感念岁月,畅想未来;在近距离感知春节的点点...
查看更多
新闻聚焦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国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 1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冬暖花开”2025年春节云南文旅主题宣传推广新闻发布会。开屏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云南文旅春节宣传推广主题定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冬暖花开。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推出...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国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 1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冬暖花开”2025年春节云南文旅主题宣传推广新闻发布会。开屏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云南文旅春节宣传推广主题定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冬暖花开。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推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