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2018文化和旅游扶贫论坛在京举办
2018.10.18
要闻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于10月17日下午在京举办了“2018文化和旅游扶贫论坛”。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李世宏主持论坛并作总结讲话。 论坛提出,第一,要把握目标任务,把握基本方略,把握根本路径,把握基本要领,把握领导责任。第二,充分认识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的独特优势。文化和旅游扶贫工...
查看更多
九月九日重阳节探源
2018.10.17
论坛
摘要: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中国古代历法制度中的纪日方法从干支纪日转变为序数纪日,东汉中末期四大重数节日出现,也说明了九月九日真正的产生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九月九日经历了发展与定型的阶段,受道教中儒家灾异论与神仙方士思想的影响,九月九日有了“重阳”之名并形成了广为后世接受的“辟邪消灾”观念。不过,将九月九日追溯至先秦农时周期对应的节气之上可知,九月九日来源于先秦秋季的养老节与秋尝之祭,节日中“养老祈寿”的观念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渊源。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
查看更多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18.10.16
论坛
当前,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牢牢把握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用“九个坚持”统领文化建设。文化和旅游系统要不断增...
查看更多
书讯:《民俗学前沿研究》等
2018.10.10
论坛
一、《民俗学前沿研究》 主编: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霞(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前沿课程系列演讲的结集,以日本著名民俗学家福田亚西男教授和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教授等八位主讲人的课程演讲记录为底本。研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日本民俗学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趋势、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俗学与日常生活实践、家乡民俗学、民俗学表演理论、未来民俗学的探讨等。 目...
查看更多
刘魁立:在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2018.10.09
论坛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摄影:李春园) 按语: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于2018年7月13-15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教授致辞,刘魁立研究员就大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位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提交论文并参会讨论。会后辑录了第十三届和第十五届的部分获奖论文和参会的研讨论文,贴合“技术与民俗”的主题,结集而成《民俗传承与技术发展》,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将于近期上市。刘魁立先生此番发言为论...
查看更多
国际资讯汇·第3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发布最新版本《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
2018.09.30
专题报道
编者按:“国际资讯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通过对相关国家和组织非遗信息的收集和翻译,我们将为您呈现一定周期内国际视野下非遗保护相关资讯内容。 目录:一、要闻回顾 二、会议、培训、展览 三、报告、出版物 第二期:2018年7月—9月 关键词一:要闻回顾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发布葡萄牙语版《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手工艺扶贫:让妈妈回家
2018.09.30
专题报道
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湖南花垣县石栏镇举办刺绣培训班(杨红图) 我国广大乡村,尤其是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通常是传统工艺门类丰富、存续状况最好的地区。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这些手工艺的振兴不仅可以扶贫,而且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7年10月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组成课题组...
查看更多
设计为非遗传承发展插上翅膀
2018.09.30
专题报道
论坛嘉宾合影 9月23日,北京国际设计周主论坛“设计的力量——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做了题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设计周组委会秘书长余俊生致辞,日本色彩研究所常务理事、日本色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赤木重文,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会员、特许董事、董事学会成员Frank David Peters,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美集团首...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18.09.29
论坛
摘 要: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
查看更多
谈“中秋”
2018.09.26
论坛
(原标题:《由“中秋”谈传统节日在当今:赋予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主持人:路斐斐 对话人: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高 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张 勃(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祈求团圆的意念深藏在中华民族每个人心灵深处 路斐斐: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学者认为,中秋节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的祭月之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极具东方文...
查看更多
1
214
215
216
217
218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