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秋意渐渐从北方的树梢上溜走,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还沐浴在暖阳之中。此时,爱看戏、研究戏曲的人都有个冲动——走,去江苏,去昆山,去听戏!眼下的昆山就是一座戏曲百花园,正值鲜花盛开、争奇斗艳之时。    10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此开幕,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进行集中展演。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举办戏...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以美洲各族土著居民和印欧混血人种为基础的墨西哥族群国家建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形象只作为殖民历史的组成部分出现过,当代非洲后裔的社会动力实际上并未得到了解。这一状况正在改变,多方力量力求使其能被认可为社会团体与法律主体,进而成为墨西哥文化多样性的组成。政府机构在学院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支持下,通过对奇卡海岸不同支系的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及多种形式的族群政治动员,从人口数量和领土领地方面为非裔人口的存在认可做出了大量努力。本文旨在墨西哥非裔人口文化权力斗争的框...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本文是民俗纪录片《山鹰之行》(The Flight of the Condor)的叙事词,讲述“非遗”概念如何从来自玻利维亚政府的一封信开始,发展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故事,成为至今广为使用的政治、学术和民间话语,并在文尾提出一个关键的学术和伦理问题。该片由沃尔迪玛·哈福斯特和制片人艾纳斯多迪尔(AslaugEinarsdóttir)合作完成,是哈福斯特的最新专著《制造非物质遗产: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老鹰之歌”和其它故事》(Making Intang...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0月24日至25日,由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贵州民族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多彩贵州传统工艺“侗族传承人与设计师为生活创新”振兴对话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会原会长杨序顺,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安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学院副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代表钱锦华,贵...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戏曲是毫无疑义的民族瑰宝、人类遗产,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昆曲、粤剧、藏戏、京剧、皮影戏,以及作为优秀实践名录项目的木偶戏,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戏曲最有特点的戏曲类型,显示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突出成就。    最值得赞叹的是,戏曲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居于社会文化发展前沿,用高台教化和艺术熏陶,将社会历史文化、世俗人伦情感实现民众共享。在近现代急速的时代转型和社会变革中,党和政府对...
查看更多
论坛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全球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复兴事件并不多见,我们今天有可能正面临这一难得的机遇。而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都不可能是平地起高楼式的突发事件,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必须建立在对悠久的历史文化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所有文明的繁盛都需要有坚实基础,寻求传统文化艺术的历时性继承与共时性呈现,才不致走上文明发展的弯路。因此,端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炼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尤为关键。    我们所...
查看更多
人物
胡新明在制作泥塑     近日,对于家住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的胡新明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一是其本人被评为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二是他的家庭在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上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这“最美家庭”,也是因他们在传承发展凤翔泥塑中,积极帮助其他艺人生产和创业,并为乡村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捐资。     “这...
查看更多
论坛
摘  要:非遗时代的民俗学似乎正在进入疲软期,民俗学对于非遗保护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未能有效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非遗本身是国际话语与当下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需求互动的结果,然而,国内的非遗研究却很少进行国际比较,也较少借鉴国外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非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缺乏总体把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研究和非遗保护的新思路的展开。在这种情形下,借鉴国外的批判性遗产研究成果,可能成为非遗时代民俗学走出瓶颈的必要步骤。另一方面...
查看更多
论坛
经相关调查研究,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往往具有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优势。换言之,类似的非遗项目大多分布在妇孺留守村寨的贫困地区,当地百姓空有珍贵的手工技艺,却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转化成为物质财富。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有关文件,针对上述问题,选取了10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作为第一批“非遗+扶贫”试点,大力推进非遗扶贫工作。事实上,“非遗+扶贫”的概念已出现多时,除了有力的政府行为,还有很多孜孜不倦的民间行为,两者间有差异也有交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