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诸国本: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民族医药的书?留一份供后人参考的民族医药资料
2022.03.21
人物
1957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海工作,于1986年奉调北京,在青海工作整整30个年头。我的青春年华是在青海度过的,青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与民族医药结缘于青海 青海地域辽阔,全境面积72万平方公里。以青海湖为中心,海东和西宁市属东部农业区;黄南、海南、海北、果洛、玉树都是藏族自治州;海西柴达木盆地是蒙古族自治州;另外,还有大通、民和两个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门源两个回族自治县,以及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
查看更多
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
2022.03.21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二十四节气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且愈发完善、应用广泛。 有小满,没大满 二十四节气如何命名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认为,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和排列,至少有3个特点。 第一,命名将时间流转...
查看更多
蔡少燕:“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2022.03.17
论坛
【摘要】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的研究发现,在传承展演过程中,传承人身体技术的习得、身体与所处情境的时空互动与联结、情感流动共同作用并影响着非遗传承的动态过程。非遗传承中的具身展演不断地实现人地互动...
查看更多
【2022两会的“非遗”之声】成新湘:要进一步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推进职业传承,并推...
2022.03.16
专题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非遗”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多位代表本身就是某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带着自己的提案议案进行了积极的建言献策。他们具体关心的
问题
是什么?又提出了哪些建议?近期,“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公众号特别推出“2022两会的‘非遗’之声”专题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成新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 “ 要进一步健全传承人认...
查看更多
陈均 程思煜:昆曲“入遗”二十年的昆曲传承、教育与传播
2022.03.15
论坛
【摘要】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随着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各级非遗保护体系,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昆曲采取政策扶持,昆曲的地位与处境大为改善。昆曲成为世界“非遗”这20年间,在昆曲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方面,既有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相关部署,也有昆曲爱好者及学者的支持与工作。在既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取得较多的成果。特别是以昆曲传承与研究为主要工作,以与之相关的各级学校、学术机构为研究对...
查看更多
【2022两会的“非遗”之声】杨昌芹:建议完善非遗技艺产学研基地,加强传承与产业融合...
2022.03.15
专题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非遗”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多位代表本身就是某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带着自己的提案议案进行了积极的建言献策。他们具体关心的
问题
是什么?又提出了哪些建议?近期,“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公众号特别推出“2022两会的‘非遗’之声”专题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杨昌芹 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 全国人大代表 “ 建议完善非遗技艺...
查看更多
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期评审会顺利召开
2022.03.15
地方新闻
3月10日,为稳步推进贵州省首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省非遗中心组织召开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期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省非遗中心主任龙佑铭,评审专家余未人、朱伟华、王良范、唐亚平、蒋英五位老师,省非遗中心数据部相关工作人员及负责本次记录工作的三家执行团队。 会上,与会评审专家首先对贵州省开展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瑶族猴鼓舞项目传承人何吉坐、隆里花脸龙项...
查看更多
胡和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3.15
专题报道
2021年,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接受媒体专访,回顾2021年文化事业的新亮点、新成果,展望“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问:2021年,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突出,文艺创作爆款频出、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请您介绍一下其中主要的亮点和成绩。 胡和平: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查看更多
【两会特刊】全国人大代表郑晓幸: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2022.03.14
专题报道
我建议 我提议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提升美术创研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实效,加快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对元宇宙等新兴领域要加强监管、鼓励创新,建设醴陵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推动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对传统媒体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户外探险安全预警系统……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聚焦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热点、难点
问题
,以发展的眼光给出建议、提案。 近年来...
查看更多
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与传承坚守
2022.03.14
论坛
随着时代发展,反排木鼓舞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表征。(作者供图/光明图片) 为培养地方乡土人才,反排村非遗传承人经常组织青少年学习苗族歌舞,现在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能跳木鼓舞。(摄影:张强/光明图片) 【守望家园】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的祭祀性民间舞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于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贵州台江,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查看更多
1
94
95
96
97
98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