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7)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41)
清单
(18)
资源
(9)
学术
(4)
百科
(0)
其他
(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韩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71年9月生,辽宁省
阜新
蒙古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阜新
东蒙短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出身于民歌世家,自幼跟随祖父胖阿、伯父韩启龙学唱短调民歌。1992年进入
阜新
民族艺术团,开始职业演唱生涯。嗓音浑厚、音域宽广,演唱时感情真挚、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加上回环复沓的曲调和优美诗化的歌词,动人心弦,富有艺术感染力。以演唱情歌和叙事歌为主,熟练掌握的短调民歌有七十多首,代表曲目有《乌云珊丹》《达亚波尔》《云良》《龙梅...
查看更多
李洪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阜新
玛瑙雕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玉石雕刻大师。李洪斌做活讲究工细,里外皆有活,尤其是“取链活环”的雕刻绝技工序十分复杂、精妙。此外,“打钻掏膛”“肩耳制作”“透雕活球”也是玛瑙素活雕刻中典型的工艺技术。素活中装饰雕刻运用广泛,有圆雕、浮雕、镂空雕、阴线刻等,同时选择恰当的部位施以俏色,使作品更富于变化。代表作品有:《花薰》《花》《链条亭式炉》等。
查看更多
韩英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3年生,辽宁
阜新
蒙古族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乌力格尔代表性传承人。胡尔沁说书艺人,二级胡尔沁。1980年拜康殿文为师,1982年以说书为业。2002年全国第三届蒙古语乌力格尔比赛中演说《马武巧取荆州》获三等奖,2002年在“琶杰杯”全国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中演说《罗通挂帅》荣获优秀奖。其创作、改编了大量民间、寓言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有“民间故事大王”之称,为蒙古族乌力格尔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查看更多
杨铁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5年生,辽宁
阜新
蒙古族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乌力格尔代表性传承人。胡尔沁说书艺人,一级胡尔沁。9岁跟随父亲学拉胡尔、学说书,后拜齐宪宝为师,学习说唱技艺。1987年深入各村开始说书。2000年首届全国蒙古语乌力格尔比赛中演说的《罗清明征西》获三等奖,2001年全国第二届蒙古语乌力格尔比赛中演说《羌胡传》获二等奖,2005年全国第五届蒙古族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演说《博尔出巧取白沙城》获三等奖。多年来,刻苦钻研说唱...
查看更多
打捞失落的民间文学
2018.09.12
论坛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迎面吹来阵阵凉风,我们依偎在祖母的怀里,听她讲那遥远的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天仙配、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构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一些故事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但大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因为讲述人的断代而渐渐失传。那些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民间文学“遗珠”,若不能及时得到抢救整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更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1、民间传统生活的“活化石” 民间文学具有浓厚的生活属性...
查看更多
让短调民歌传唱下去——记
阜新
东蒙短调民歌传承人韩梅
2018.06.05
人物
韩梅与女儿贺一晗同台演唱蒙古族民歌数不尽,唱不完。有谚语说:“哪里有火,哪里就有劳动,哪里有劳动,哪里就有歌。”蒙古族从草原游牧时起,优美的短调民歌就在草原上长久吟唱,感染了一代代蒙古贞(辽宁省
阜新
市
阜新
蒙古族自治县的俗称)人绸缎般柔软的心。韩梅就是在这样的“歌的海洋”中长大,锲而不舍地传承着历史悠长的民歌。日前,韩梅被认定为
阜新
东蒙短调民歌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71年,韩梅出生在辽宁省
阜新
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南梁村,父亲韩启祥是
阜新
蒙古剧创始人之一。受...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6期
2018.04.10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6期:2018年3月26日—4月8日 本期信息一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团队任命 ▲ 湖北首届非遗保护传承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揭晓 ▲ 四川开展川剧名家名剧数字化保...
查看更多
辽宁省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之迎新春系列活动
2018.01.31
专题报道
原标题: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春节前组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跃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春节前夕,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集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把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校园、社区、部队和城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基层精神文化生活,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送去文化工作者的诚挚祝福。这是进入2018年,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走进校园,向外国留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1月...
查看更多
见证这十年——辽宁非遗保护历程回顾
2018.01.10
专题报道
十年,一个甲子的六分之一;十年,从一个起点走到另一个起点。十年光阴,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一直在行进,不忘初心,胸怀梦想,交出一张张精彩的答卷。2018年到来之际,我们邀您一起回望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年历程,见证每一个足印镌刻的汗水和热诚。我们坚信保护文化遗产的路上,有你同行,这一个十年会是下一个十年的良好开端。 2008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2008年10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开启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
查看更多
2017年辽宁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即将拉开序幕
2017.06.07
其他新闻
为了全面宣传和展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人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辽宁省文化厅按照文化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将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全省各地组织开展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此次活动将采取“省主会场+市县分会场”的形式,沿用同一主题、同一口号,由省文化厅统一协调部署,省非遗保护中心和各分会场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共同承办。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
查看更多
1
4
5
6
7
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