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非遗”利用平衡统一是关键 纳西古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旅游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但“非遗”资源的活态性、脆弱性、乡土性等特点,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应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原则。笔者认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实现“非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需处理好三种关系。    时间与空间相统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某一社区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为了发展旅游业,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和旅游业界强行改编传统文化,破...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重申报”“轻保护”,原因何在    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陆续公布,许多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旦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重申报”、“轻保护”。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以为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在与经济效益有关的遗产项目上,常常会由于申报成功后的“重开发”而导致了客观上的“轻保护”行为的发生。在中国,许多地方对非物质...
查看更多
论坛
生产性保护:非遗的“自我造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织锦传习所云南建水紫陶生产作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体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生存智慧,乃至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中国非遗保护严格贯彻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存续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了以下几种保护方式: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实践证明,这几种方式...
查看更多
论坛
朝戈金: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六中全会解读之四     【嘉宾介绍】 朝戈金,男,蒙古族。法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兼临时党委书记、研究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
查看更多
论坛
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的有益探索岳青南京云锦  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中归纳提出的三种保护方式之一,其主要含义是指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生产性保护已经被证明是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及规律的重要保护方式。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生产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困...
查看更多
论坛
物质与非物质:传承、断裂、延续与共存罗伯特·莱顿 文  关祎 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联,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两个重要元素: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理念或信仰、有效表达这些理念与信仰所必需的技艺。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形象及其所使用的工具或设备。文化传统的传承需要这枚硬币的两面——物质与非物质的持久共存。  文化的传承包括有意识的教学和学徒对师傅技艺的静态观察两种,后一种包含实践过程中的尝试与错误。总的来说,这种...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新高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方李莉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胡同文化,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今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包括国家形象塑造密切关联。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将其提到一个新高度,同中国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
查看更多
论坛
“后申遗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高小康   申遗以来保护工作状况与效果的复杂性表明,一般的保护理念不能解决保护工作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具体保护项目都必须作为特殊个案研究和应对,“非遗”保护工作必然面向特殊性。  如果从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展10年了。此后,中国在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设立“文化遗产日”,2011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生产性保护要守住传统技艺和制作底线  正在此间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以巧夺天工让人大开眼界,对于“生产性保护”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的作法,非遗专家2012年2月10日在此间强调,一定要守住传统技艺和手工制作的底线。  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举行,民俗学者、“非遗”保护专家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等会聚一堂,聚焦本次展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专家热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重点是保护,而不是生产性的开发   董大汗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愈加被重视,而对于非遗保护也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保护方式:针对处于濒危状态和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提出了抢救性保护方式;针对非遗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项目,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针对一些传统文化积淀丰厚、非遗项目较为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自然生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