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搜索
论坛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依法行政 依法保护——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几点体会    王  淼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2011年2月25日颁布,6月1日正式施行。《非遗法》的颁布既给我们非遗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使我们激发起了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要以《非遗法》为纲,深刻领会、切实贯彻、推动实践。    《非遗法》的主要精神    首先,强化非遗保护的战略意识。非遗工作启动初始就...
查看更多
论坛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问题、建议与对策  ——相关学者研究综述   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不断挖掘和认可,保护措施不断得到加强,涉及的文化事象、民族和地域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对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统计、整理来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有一些建议与对策。  广西民族大学的覃志鹏撰文指出,我国在少...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切莫走偏马知遥  在大众文化消费的年代,人们从过去的温饱和物质欲望中抬头,开始重视精神文化的消费和享受。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媒体文化大唱主角,所有的文化现象只要参与媒体传播就成为媒体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文化遗存或者民族之根,眼看就要在文化消费和体验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今天成为被遗忘的过去。而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非物质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活态流变性”。我们只有在保护和重新唤醒这些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懂得人类...
查看更多
论坛
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     非遗在变化冲击中境况堪忧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七千多公里,在中国有近四千公里。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向世界的窗口,在这条道路上,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被中外学者誉为东西方经贸交流的桥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运河和东西方科技交...
查看更多
论坛
亚洲应携手合作保护东方文化传统    刘锡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它浸润着不同时代民众的世界观、社会理想与憧憬,承载着民众的智慧和人类的文明,体现着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之渊薮,民族精神之根脉。本世纪初,世界已进入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亚洲各国社会出现了转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被边缘化,民族文化受到西方强势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吞噬。在...
查看更多
论坛
访文化部副司长马盛德: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马盛德是一位撒拉族学者,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他的研究领域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和宗教舞蹈。谈起小时候在故乡参加的撒拉族打麦活动,马盛德在办公室就吟唱起打麦的号子,富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起来。作为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对全国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充满兴趣和感情,近年来一直在为各民族的“非遗”保护和研究四方奔走。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位撒拉族学者,您认为撒拉族有哪些重要的非物质...
查看更多
论坛
秦腔的历史兴衰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   阅读提示:  ● 兴,在“接”地气;衰,在“放”地气。历史上,秦腔的兴盛,得益于它的民众性、草根性。然而过分追求“关注度”,也就有意无意催生了它的“邪僻性”乃至衰落。  ● 戏曲不能沦为“活报剧”,更不能脱离时代,唯有站在民众立场上,坚守独立思考和美学品格,才可能赢得与时代艺术同步发展的空间。  ● “娱乐至死”的“偏方”,秦腔早在清代就用过了,事实证明,那是秦腔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  秦腔是梆子...
查看更多
论坛
我们该如何保护文化生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徽墨生产得到很好保护 谌强摄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谌强摄  在最近举行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场交流会上,一个近年来各地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时时关注和思考的话题,第一次作为中心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这就是,我们该如何厘清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路?为什么在《非遗法》的法律条文中没有“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提法?我们该如何对文化生态实行法律所规定的“区域性整体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从典籍中追寻非遗的源流      方李莉    一次笔者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座谈会,与会学者对中华典籍与非遗保护关系的探讨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典籍?仅仅是保护传统印刷术、传统笔墨纸张制作技艺,或是珍贵典籍的善本吗?事实上,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典籍中所承载的内容。典籍虽是物质的,但其所承载的内容却是非物质的。这些非物质的内容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而这些历史记载和我们今天要...
查看更多
论坛
理性思考:民俗类非遗项目本真性  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家族特有的沙头角鱼灯舞,被改编成了各种版本的鱼灯舞,本为清一色的男子舞蹈却变成了女子舞蹈或者由男女共舞,传统的马步也不见踪影。祖先传下来的民俗被篡改了,这让吴氏村民不解甚至不满。  民俗来自于民众,传承于民众,是深藏在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一种力量。它深植于某个特定群体,在时间上,一代代传承下去;在空间上,会由一个地域传播到另一个地域。  毋庸置疑,民俗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演变,甚至消亡。因为民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