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李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新探索——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
2022.02.14
论坛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应对保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科学、全面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引起
非遗
保护研究者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注。李荣启所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一书,不仅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视角,探究和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价值、传承机制与法律机制建设等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在总结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
非遗
科学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原则...
查看更多
李旺:守正为基,再行创新:京绣传承中的坚守
2022.02.07
论坛
【摘要】京绣作为清代的宫廷刺绣,以雍容华美著称于世。随着封建体制的瓦解,京绣技艺从宫廷转向了民间传承,传承人主体也由男性转为了女性。以“京绣”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花为例,其技艺为家传,在系统化的技艺实践中秉持着传承人的责任与信念以“守正创新”。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已对京绣技艺的保护给予了重要的支持,但是其传承及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融合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亟待社会公众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群策群力...
查看更多
春节:从“中国时间”到“世界时刻”
2022.01.30
论坛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持续拓展为全球共享的国际性节日,既是“中国时间”更是“世界时刻”。春节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饱含着华夏儿女的团圆温情,承载着海外华人的思乡深情,深化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相知友情。春节文化面向世界“走出去”,有效促进着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传递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根植海外华人,春节文化绵延...
查看更多
徐晓慧:变通与坚守——妈祖信仰的图像学研究
2022.01.20
论坛
【摘要】妈祖信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妈祖信仰是发源于福建地区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妈祖图像是妈祖信仰“偶像崇拜”的表现形式。妈祖信仰有北传、东传和海外三条主要传播路径,传播路径不同,妈祖信仰变迁形式不同。妈祖图像作为妈祖信仰的视觉化表现形式是妈祖信仰传播变迁的直观反映。图像的制作是由信仰文化、时代、地域、赞助人、制作者、信众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比较研究福建、山东地区妈祖图像的异同有助于了...
查看更多
郭比多:从数据看昆曲“入遗二十年”——以文献成果汇编内容为基础
2022.01.18
论坛
【摘要】文献统计数据是对研究内容的一种侧面补充和揭示手段,在对2001年至2020年间有关昆曲项目文献筛选整理的基础上,用以论证昆曲项目在
非遗
领域的代表性价值、昆曲保护工作成果等内容。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相关著录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印证昆曲保护成绩、影响,甚至规律。 【关键词】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成果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推选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昆曲在新世纪焕发新生...
查看更多
郑雷:近二十年政策影响下昆曲的传承发展状况
2022.01.11
论坛
【摘要】昆曲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昆曲进行抢救、保护和扶持,并为昆曲的现代发展探索正确的方向。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各昆曲院团及昆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工作者也持之以恒地围绕这一方案展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实际检验效果来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几支日趋消衰的地方昆曲剧种特色,致使昆曲在传承过程中初步显露同质化的趋向...
查看更多
田青:两个5.18,两个一百年——纪念昆曲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
2022.01.10
论坛
【摘要】2021年是昆曲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同时,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苏州昆剧传习所建立一百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上,系统梳理昆曲传承发展的经验历程,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在时代转型的进程中,昆曲是如何通过恪守优秀文化传统而实现与时俱进的艺术传承的,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党和国家为昆曲复兴做出了重大而突出的举措,这是昆曲艺术在新世纪能够引起中国戏曲,乃至中国
非遗
保护新局面的基础。 【关键词...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人遭遇短视频,何以摆脱“团团转”困境
2022.01.10
论坛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凭着50多年的手艺,“破圈”成为全网粉丝量达800万的“网红”。 图为团队摄影师拍摄李年根的工作画面。(摄影:新华社记者 周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静止在时空维度中的
非遗
传播,传承人开始用短视频进行记录、表达与展演,让古老的
非遗
再次“被看见”。
非遗
题材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态中重要的垂直门类和亮丽风景...
查看更多
退出机制夯实
非遗
传承人责任
2021.12.31
论坛
近日,文旅部取消了乔月亮等5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是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中国政府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是落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重要措施。2008年5月,原文化部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经认定5批国家级
非遗
传承人3068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
查看更多
刘托:开启
非遗
展示与传播新篇章
2021.12.23
论坛
【摘要】得益于中国
非遗
保护事业的全面推进,
非遗
馆建设质量与展陈实践方面成果斐然,全国各地相继建成、开放了大量各类
非遗
馆,展陈理念和展陈手段不断丰富,
非遗
展示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保护和传播
非遗
的重要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国不仅将建设20座国家级
非遗
馆和数千座地方性
非遗
馆,而且要将
非遗
展示融入国家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街区、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等文化旅游设施及场所,形成
非遗
全面融入社会、回归生活的新局面。鉴于
非遗
展示和阐释方式已成为博物馆...
查看更多
1
19
20
21
22
23
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