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185)
机构
(1)
政策
(138)
资讯
(7378)
清单
(94)
资源
(1101)
学术
(1195)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桂胜 谌骁:共谋与协力: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源化实践——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
2021.05.20
论坛
摘要: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多元参与主体共谋与协力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源化实践。各主体基于自身诉求参与其中,其不同参与诉求的满足使
非遗
项目的多元文化资源价值得以实现和表达,从而赋予
非遗
保护实践现实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恩施土家女儿会的田野考察,可以发现各主体协力参与资源性转化实践,整合多元文化价值,更好地推动了节日类
非遗
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非遗
;文化资源化;主体;女儿会 恩施土家女儿会发...
查看更多
高校艺术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2021.05.14
论坛
在河北保定举办的“易水三年展” 贵州雷山西江麻料村银饰工坊 四川道明传统手工艺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活跃着高校艺术类院系的师生团队。他们的实践,以多层次、全方位的艺术形式介入乡村建设,在乡建人才培养、传统村落保护、传统工艺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帮扶成效。在脱贫攻坚战中积累的艺术介入的理念、方法和措施,正...
查看更多
苑利 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功”与“过”
2021.05.13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是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
非遗
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内涵,所以,它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非遗
介入旅游,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展示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景区在开发中,仍存在着明显的重物质资源、轻非物质资源的问题,即或使用了
非遗
资源,也仍能感觉到多数景区对
非遗
所含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并不到位。这不但会影响
非遗
资源开发的深度,也影响到
非遗
资源开发...
查看更多
孟凡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第一群体”及其生态扩展
2021.05.13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届常委会,针对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在道德层面、立法层面或是商业利用层面出现的对“
非遗
”的滥用和不尊重等问题,于2015年审议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特别强调了社区、群体和个人在保护和传承“
非遗
”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2019年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
查看更多
打好组合拳,让蜀绣“讲好中国故事”
2021.05.12
论坛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郫都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作出“要在款式花样上多研发、设计,蜀绣作为国礼送出去,让中国的传统
非遗
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指示精神,其实在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送出的国礼礼单,就包含了一款蜀绣“梅花双熊”。“将蜀绣可以做成礼品送出去”是新时代蜀绣“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贯通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任重而道远。 蜀绣又称川绣,享...
查看更多
整合与融合:一带一路视域下
非遗
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1.05.10
论坛
非遗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
对树立中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自 2013 年提出,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朋友圈”持续壮大。“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一通”,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经贸之路,又是沟通文化、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
非遗
的相关举措异曲同工。可以说,“一带一路”沿线...
查看更多
把握
非遗
保护的时代机遇
2021.04.30
论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围绕加强文物古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享性。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社群、族群,能够同时持有、共同享用、一起传...
查看更多
推进
非遗
工坊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4.30
论坛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下发《关于支持设立
非遗
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并确定了第一批10个“
非遗
+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两年多来,西藏各级文旅部门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根据
非遗
项目分布和扶持工作进展情况,结合各市(地)梳理的
非遗
代表性项目,特别是覆盖面广、社...
查看更多
推动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以湘西州为例
2021.04.29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向,树立“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理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挖掘优势资源,布点乡村旅游 湘西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生...
查看更多
毛巧晖:“他观”与“内视”:文化表述的整体性
2021.04.25
论坛
19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民俗学,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即民俗学者和民俗,正如印度学者萨迪哈纳•奈沙尼(Sadhana Naithani)在民俗学伦理问题中所言,一直是中轴与核心。研究者对于民俗从最初像对待文物一样发掘、保存、展示逐步发展到注重对它的认知、体认:前者貌似“客观”,但实际上将民俗置于文明的另一端——“他者”,民俗成为文明进化层级中的前一阶序;后者增加了研究者的理解与阐释,关注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沟通,注重情感、互相...
查看更多
1
28
29
30
31
32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