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4 星期四 农历六月三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192)
机构
(1)
政策
(138)
资讯
(7385)
清单
(94)
资源
(1101)
学术
(1195)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统文化课堂可以设在田间地头
2020.01.15
论坛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普及性课程、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遍地开花,在学校课堂里学剪纸、唱京剧、做扎染对学生而言已习以为常。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笔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在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低水平融合层面,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进校园简单等同于技巧的传承、传统的还原或相关校园活...
查看更多
非遗
保护传承机制创新之思
2020.01.15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集中反映,蕴含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体现。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创新
非遗
保护、传承机制,更充分发挥
非遗
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查看更多
珍视
非遗
的“小美”
2020.01.15
论坛
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类型的丰富上,还应该体现在同一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在地化呈现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点突出,人们津津乐道的
非遗
项目很多是在基层诞生、发展、传承的,体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声舞乐、衣食住行的缤纷多彩,也正是人们...
查看更多
连接好
非遗
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2020.01.15
论坛
信息化时代,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日趋常态化,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
非遗
作为近年来倍受重视的保护对象,在数字化保护方面作了重要探索。相关部门从颁布法律、出台意见和启动数字化试点工程等方面,对
非遗
调查记录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提出相关要求,有效推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非遗
数字化保护工作。 建立
非遗
数据库应有用户思维,重视用户体验。
非遗
数字化保护工作在数据标准建设、数据库平台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展开探索...
查看更多
“
非遗
+扶贫”须强化“造血”功能
2020.01.14
论坛
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
非遗
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
非遗
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这一重要举措的出台,为深化文化和旅游扶贫作出了新的探索。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通过政府投资、对口援建、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
非遗
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一些地区...
查看更多
“
非遗
”视野下戏曲传承发展的“三并举”
2019.12.23
论坛
剧目是戏曲艺术得以生成与发展的根本条件,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出现了具体剧目,才能将演员、观众“召唤”至剧场中实现人类“演”与“观”的社会活动,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戏曲艺术并实现其认知、审美、娱乐等各项功能。这就不难理解,剧目工作是我们讨论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三次全国剧目工作会议,反映出主管部门和戏曲艺术工作者对剧目问题的高度重视。当传统戏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也主要体现在...
查看更多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16
论坛
摘要:记录是
非遗
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记录应包括与某项文化有关的完整考察,而且应保持动态更新,把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全面地记录入库。
非遗
名录的建立应抓大放小,能进能出。对于价值不大或随着传承实践发展无法活态保留的
非遗
项目,无须强行传承,只需以博物馆的物质化方式记录保存。生产性保护不只限于传统手工艺类的生产,民间艺术、民俗节庆都应当面向市场、转化创新,与当下审美、应用场景相结合。
非遗
整体性保护的目的是保护
非遗
的文化生态和传承环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商业开...
查看更多
目的·方式·方向:中国
非遗
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
2019.12.16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保护在当代中国,已由单一行业行为演进为多领域广泛参与的社会事项。其一,“
非遗
热”持续升温,
非遗
的内涵及价值在各类大众传播实践中得到愈加广泛的传递,传播促传承的效应已经显现;其二,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产业文化化”趋势,为
非遗
资源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传播载体与场景,在生活日用与艺术欣赏之间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其三,社交媒体已由人际沟通工具升级为文化传播的主流渠道,基于网络社交的“圈层文...
查看更多
木偶艺术要在传承中创新
2019.12.12
论坛
谈起木偶艺术发展,我常想一个创新问题。 有人会说,木偶艺术是
非遗
,谈创新可能会产生“误导”,会伤害传统,使传统艺术变得面目全非。在我看来,
非遗
剧种的发展,应该是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创新要以传承为本,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任何
非遗
剧种,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会老化、僵化,最终从“活化石”变成无生命的真化石。 考察泉州一带的木偶艺术时,就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以晋江布袋戏为...
查看更多
"文化自觉"视野中的"
非遗
"保护
2019.12.10
经典书目
查看更多
1
41
42
43
44
45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