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论坛
2018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上提出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1]。2019年6月,首批十个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发布[2]。这些案例能够从各省推荐及自荐的150个候选案例中脱颖而出,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实践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的是家喻户晓的地方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可周期性地吸引周边...
查看更多
论坛
在众多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与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容易与时代接轨。因此这类非遗项目在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一般采取与市场接轨的方式探寻生存之道。古老技艺可以重焕生机固然是好事,但对其过度消费,却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参加非遗博览会或是展会够多,你会不经意地发现,逛一圈下来,能买到的东西寥寥。为何?价格虚高。一个蜡染小布包300元,一个蓝印花布抱枕400元……当你发出疑问后,卖家往往会抛出这样的话:“这是纯手工制作的,我们不...
查看更多
论坛
张贴年画是中国的传统年俗,是一年只用一次、标识化、符号化“年”的代表。鼠年春节期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些地方独辟蹊径,给年画中的人物“戴上口罩”,用年画作为疫情宣传的载体,将疫情防控知识介绍与传统年俗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绵竹木版年画防疫作品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
查看更多
论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这段时间,各地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大多处于停工、停产、停训状态,疫情对工作的影响虽然还没有体现出来,但部分与春节习俗有直接关联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如涉及到点心、腊肉、糖画等食品类和剪纸、年画等美术类的工坊,已会遇到销量下滑的问题,考虑到现在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体量都比较小且分散,疫情对整个工坊的生产影响还不太明显。 由于疫情尚未得到缓解,具体的结束日期还不明朗,疫情对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影响将会...
查看更多
论坛
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在《琴赋》开篇中写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作为《北大古琴传承计划——古琴进高校》的重要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继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恭王府大戏楼等小型剧场举办了数次演出后,日前又走进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让更多的师生体会到了古琴的琴韵之美。 作为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研究和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年来,通过常态性举办《枯木龙吟...
查看更多
论坛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普及性课程、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遍地开花,在学校课堂里学剪纸、唱京剧、做扎染对学生而言已习以为常。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笔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在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低水平融合层面,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进校园简单等同于技巧的传承、传统的还原或相关校园活...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集中反映,蕴含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体现。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更充分发挥非遗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类型的丰富上,还应该体现在同一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在地化呈现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点突出,人们津津乐道的非遗项目很多是在基层诞生、发展、传承的,体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声舞乐、衣食住行的缤纷多彩,也正是人们...
查看更多
论坛
信息化时代,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日趋常态化,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非遗作为近年来倍受重视的保护对象,在数字化保护方面作了重要探索。相关部门从颁布法律、出台意见和启动数字化试点工程等方面,对非遗调查记录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提出相关要求,有效推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 建立非遗数据库应有用户思维,重视用户体验。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在数据标准建设、数据库平台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展开探索...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这一重要举措的出台,为深化文化和旅游扶贫作出了新的探索。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通过政府投资、对口援建、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一些地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