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论坛
  ■ 演讲人简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著有《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程式句法研究》、《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合著)等多部著作和几十篇论文。     ■ 编者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新挑战...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部近日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如果顺利通过公示,我国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将超过1600项。从非遗保护角度来说,这个数字应该说是我国近些年大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的体现,而且对于各地来说,越来越多的当地非遗项目被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文化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在谈到非遗保护工作时表示,国家级非遗名录应保持适度规模,一些确实不够国家级分量的非遗项目可以留在省市县各级名录里。从目前我国各地大兴非...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物质化绝不等同于商品化郭 军    如今,一方面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申遗在国内的不少城市火热上演,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成为某些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和生财之道。这种反差背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希望与忧虑并存的尴尬现实。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12年。在功利化的发展目标和非遗保护的努力之间,非遗保护路在何方?  当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推进文化生态建设传承保护非遗内在文化价值 王离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传播出去。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工作繁荣发展的科学指南。结合河北实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传承、保护、培育、涵养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化生态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生...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 得做“减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各地“申遗”的热情高涨。“申遗热”对于文化保护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地区并没有认识清楚“非遗”的真正内涵,造成“非遗”保护的泛化、庸俗化。比如,一些人认为,任何百年以上的物件或村落文化都是非遗;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都应该“复活”。  在这种误解下,诸如“童子尿煮鸡蛋”、“冥婚”申请“非遗”,多地争抢“西门庆故里”的闹剧接二连三出现。湖北恩施甚至有政协委...
查看更多
论坛
保护非遗,促城镇化朝特色化发展     城镇化和非遗保护都属于国策,两者都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关系密切。城镇数量之多少,城镇人口规模扩大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是曾经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长期占多数。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大幅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逐年下降,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相比世界上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不高,如何稳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一项较长期国策。    随着现代...
查看更多
论坛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 马 宁     运用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理念在国内外学界都有所论及,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非遗的关系,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用个案的形式讨论博物馆参与非遗保护的实证性问题等三个方面。多数中外学者都认为,博物馆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平台。西藏的非遗博物馆“尼洋阁”,便是我国运用博物馆形式保护非遗的典范。     尼洋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尼洋阁坐落在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传承要建立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王 耘     在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不但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成为近日文化部举办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上的焦点。纵览近年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谓是喜忧参半。面对非遗这样的“民族文化基因”,其传承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却一直是一道有待彻底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建立从形式到内涵,从搜集、挖掘、整理到教育、创作、传播多元化的非遗传承立体架构体系,才能保留、展示并传承其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理论建设的可贵探索 王文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短短十几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历了由以往的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阶段,走上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科学保护阶段和以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标志的依法保护阶段。这一方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得到重视;另一个更重...
查看更多
论坛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非遗”纪录片的建构 王家乾 苏大为    2001 年5 月1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昆曲被列为19 项代表作之一。以此为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理念迅速博得了我国官方和学界的认同与重视。纪录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艺术形式,也由此被推到了一个新的文化高度。   目前,虽然学界对纪录片的分类并没有“非遗”纪录片这一类,“非遗”纪录片在学术上也不是一个被公认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