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关于彰显中国艺术力量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2015.01.12
论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中国文化复兴成为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与经济走出去一样,不仅是文化强国的现实要求,也是内在发展逻辑的必然趋势。中国艺术发展至今,其民族性与本土性价值开始日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加强。深谙艺术发展史的都应该明白,中国当代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并不与西方文化对立。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
查看更多
谈西北丝绸之路的
非遗
保护
2015.01.06
论坛
非遗
在变化冲击中境况堪忧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七千多公里,在中国有近四千公里。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向世界的窗口,在这条道路上,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被中外学者誉为东西方经贸交流的桥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运河和东西方科技交流的纽带。丝绸...
查看更多
长三角“
非遗
”保护之思
2015.01.06
论坛
这些年,尽管“
非遗
”在媒体上是一个高频词,但不少老百姓还是觉得“
非遗
”离自己很遥远。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询问50位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成年人,请他们说出本省市5个以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几乎没有一人能够全部说出来。问他们保护“
非遗
”的意义,回答最多的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毁了”。如果说这代表了普遍观点,那么我们的“
非遗
”传承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 如何理解“
非遗
”价值...
查看更多
传承“
非遗
”: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
2015.01.06
论坛
如何传承“
非遗
”,近年来已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传承的必要性毋庸置疑,怎样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却是难题。现有思路多集中于“
非遗
”的物质化方面,然而,修缮维护历史遗迹及“实物”,树立本无专利之品牌,确认外在形式上的传承者,记录存世文献、音像素材,对于领受“
非遗
”而言,既是当下误以为有效的策略,又是未来其健全发展的瓶颈。“
非遗
”传承的系统性应着眼于立体架构,以多元角度入手,尤重在历史积淀与当代语境的对话中逐步建构起能够真正维护“
非遗
”内涵及其意义的复...
查看更多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也是一种保护
2015.01.06
论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不少专家学者都曾发表过意见。有人认为数据库建设只能保存
非遗
而不是保护
非遗
,而
非遗
保护必须是指当下的活态传承;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有一些项目其实已不适合在当代发展,花大力气去做活态传承的工作可能最终也无法实现初衷。 比如“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2009年,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然而在杭嘉湖平原,这个昔日的丝绸之府,曾经被学界公认的全国蚕丝生产重心,如今已出现了巨大变化——蚕桑生产...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遗产亟待修复与维护
2014.11.18
论坛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几乎无一幸免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物建筑被毁灭消失,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陷入人亡歌息、人亡艺绝的惨境。迅猛异常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毫不留情地对城镇乡村进行了摧枯拉朽式改造,也再一次摧毁着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使它们难以存留、传承,许多鲜活的优秀遗产濒临灭绝的境地,致使先后有两代人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对传统文化记忆的传承。 在此背景下,对遭到破坏而濒危的民俗文化遗产实行修复和维护成为当务...
查看更多
非遗
需避免“文化物流”式的传承
2014.11.15
论坛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普及和申遗热潮的兴起,以及体制内相关
非遗
机构的建立和保护工作的逐步完善与规范化,目前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
非遗
名录最多的国家。然而,急迫的现实状况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在新世纪初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古老的农耕文化传统随着许多民族古老村庄的消失和习俗的流变,文化也进入快速转向遗产时期,而一些已成为遗产的项目面临着艰难的传承困境。许多上世纪初出生的
非遗
传人己离去。
非遗
申报加项目保护的工作模式和自上而下的体制化工作理念已不能...
查看更多
非遗
保护要从普及相关知识开始
2014.11.14
论坛
笔者日前在某电视台一档餐饮类节目中看到,一位业界颇负盛名的大厨在品尝技师现场制作的肉饼后,当即评价道:“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申遗? ”听完此话,笔者心中也当即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好东西就一定要申遗吗?申遗就是对好东西的一种肯定吗?或者说,成为
非遗
项目对这些好东西来说就是荣誉吗?恐怕并不尽然。 可是在当下,类似这位大厨的观念并不少见。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在我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但凡是好东西就一定要争取个
非遗
项目,只...
查看更多
“
非遗
”的现代化生存困境
2014.10.29
论坛
新野猴艺,作为乡土艺人讨生活的方式,历经数十年演绎后,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标签。然而,今年7月,6名新野耍猴人在牡丹江市街头表演时,因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被牡丹江森林公安刑拘。 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追诉程序后。9月23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4人犯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但均免于刑罚。 有驯养繁殖许可证,没办运输证,带着猴子去外地表演就是犯罪——“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该事件引起巨大争议...
查看更多
民间力量是
非遗
保护主体
2014.10.22
论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
非遗
保护中的作用,
非遗
生产性保护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工作也进入良性循环和活态传承阶段。许多地方
非遗
保护的实践表明,突出人民群众在
非遗
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把
非遗
保护工作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 近年来,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创新保护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查看更多
1
92
93
94
95
96
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