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3月2日,首届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暨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潮州隆重举行,嘉宾云集,以绣会友,共商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大计。会议现场  出席会议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有:原会长王天凯、会长孙瑞哲、党委常委人事部主任王久新、副会长陈大鹏、副会长孙淮滨、顾问杨东辉,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清华美院院长、现任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当岐,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中国服装协会顾问、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会议现场 (摄影:朱高磊)  2月27日,恰逢中华民族传统节俗中的“二月二,龙抬头”。为按照文化部对恭王府履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工作职能的业务要求,“振兴传统工艺”丁酉学术论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工作职能定位与战略规划学术研讨会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  此次论坛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丙申论坛学术精神,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传统文化空间打造的工作模式、职能定位、战略规划、工作特色为主题展开。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鉴定中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巷三寻“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郑芬兰的小巷三寻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十几年前,保护非遗还未成为一种共识时,郑芬兰靠着自身对手工艺的热爱以及母亲长年织布给她带来的影响,开始了“小巷三寻”的创业之路。创建之初承受着万人质疑的声音,这个曾经被别人称作“疯子”的女人,屡屡将这种自嘲挂在口边。如今,“小巷三寻”开始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郑芬兰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终于创造出了一片天地。    让手工非遗融入生活    初次见郑芬兰是在2016年9月的一个非遗博览会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弘扬传统农耕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聚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其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并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包含怎样的文化内涵、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徐米娣老师(右二)给戏迷讲解京剧湘剧、花鼓戏、巴陵戏、湘昆、祁剧等19个湖南本土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湖湘群众喜闻乐见。如今,三湘大地上有一批德艺双馨的戏曲前辈,他们在梨园耕耘大半生,成为戏剧技艺传承人,多年来以各种形式为弘扬湖南戏曲艺术孜孜不倦奉献余热。传艺育新,培养青年才俊从艺60余年的龚谷音和欧阳觉文,见证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改制后更名为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成长历程。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龚谷音,在舞台上塑造了王...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月28日,河南省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该项工程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首先对河南省内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的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调查摸底。    然后,工程将按照“六个一”的标准,为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记录档案,拍摄一批项目和传承人专题片,编辑出版一批项目图录和传承人口述史,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培养一批传统手工艺人才。    按照此前的调查,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织造厅内这台织机根据出土的西汉年间织机复原而成,图为工作人员“情景再现”织布场景(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纺织的起源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蚕桑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丝绸是国宝”,这是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先生留下的话,也让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时刻铭记。    “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养蚕的生物学知识、织机的机械学原理、染料化学等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高科技。”坐在环境优美、修缮一新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月22日,雪后的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杨家埠气温骤降,寒气袭人,但在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的同顺德画店里,却是热闹繁忙。在一楼的印刷作坊里,工人崔文芬正在熟练地印刷着“金玉满堂”的年画。她先用右手在雕版上涂上颜料,然后用左手翻过一张年画纸覆盖在雕版上,再从年画背面压实,一种色彩的颜料就印到了年画上。印完了一种颜色,换上另一块色版,再印另一种颜色,印完所有颜色,一张生动喜庆的年画就精美亮相了。  “印画时版要对得正,纸要扯得平,色要刷得匀,搪子要打得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江西婺源历史文化名村“汪口村”(摄影:冯军)安徽黄山市歙县历史文化名村“许村”(摄影:李斌)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笔下下辖“一府六县”的徽州,如今已分属安徽、江西两省,成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  2008年1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在这里设立全国第一个打破行政区划、跨省市县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活态传承文化遗产的创新,重塑了活色生香的徽州文化家园。  还原徽文化的历史生态  《穆柯赛》《野猪林》《拾画》《扈家庄》……最近两年,江西婺源的戏迷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