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3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174)
机构
(1)
政策
(138)
资讯
(7367)
清单
(94)
资源
(1101)
学术
(1195)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天津
非遗
保护:融入创新设计 唤醒传统之美
2014.12.01
专题报道
开辟
非遗
高端之路 更新津门文化标签 说起一座城市,人们首先会想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那么,海河畔、塘沽口的天津有哪些文化标签呢?人们耳边可能会响起嘹亮的京韵大鼓,驰名八方的相声曲艺,眼前浮现街头热腾腾的煎饼果子、薄皮大馅的狗不理包子、酥软香脆的十八街大麻花,老美华、盛锡福是天津人身上“穿戴”出的老字号,风筝魏、泥人张是人们赏玩的工艺品……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标签,渗透进天津人的衣食住行,让生活在天津的人更恬淡,也更容易满足。如今,这些文化...
查看更多
三项目列入教科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11.27
其他新闻
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25日批准3个新项目列入教科文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新项目列入
非遗
优秀实践名册。 这3个急需保护项目是肯尼亚西部地区的部族舞蹈、乌干达中北部兰戈地区的男童洗礼仪式以及委内瑞拉土著语言马波约原住地口头传统。 教科文急需保护
非遗
名录旨在鼓励国际合作与援助,从而更好保护这些“活着的遗产”。 保护
非遗
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24日开幕,将持续至28日...
查看更多
在中国
非遗
保护工作中非政府组织是弱项
2014.11.27
专题报道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10月底,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2014年中央财政实际下达文化遗产保护资金88.43亿元,比2013年增加11.1亿元,增长14.35%。其中,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6.63亿元,支持75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1735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以及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仅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查看更多
唱什么?怎么唱?谁来唱?--国家级
非遗
西河大鼓保护传承发展面临三难
2014.11.27
专题报道
拥有2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已岌岌可危。唱什么、怎么唱、谁来唱?西河大鼓保护传承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唱什么? 西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发源、发展于河间,流行于京、津、冀、鲁及东北、内蒙古等地,曾名“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上世纪20年代在天津定名为西河大鼓。 日前,在首届“中国河间西河书会”的演出中,来自河间本地以及唐山、保定的西河大鼓艺人献上《傻姑爷拜年》《花唱绕口令》《玲珑塔》等节...
查看更多
赋予
非遗
鲜活的生命力
2014.11.20
专题报道
在山清水秀的广西融水县元宝山地区,苗民自古就崇拜着一个叫“芒蒿”的神。传说他身穿草蓑、模样怪异,但能够驱除魔邪、带来吉祥。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开幕式上,上百融水青年表演的芒蒿庆丰收场景首次在节庆上亮相,演员们身披芒草,头戴面具,手舞足蹈,在祈求好运的同时不忘与观众互动,点燃了开幕式的又一热潮。 广西的
非遗
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广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非遗
工作高效开展,绽放出...
查看更多
湖北:
非遗
生产性保护的“1+X”
2014.11.18
专题报道
运算方式里最基本的是加减乘除。从湖北多个地方的实践来看,将运算方式运用到
非遗
保护和传承中最多的应是加法,又以“
非遗
+民俗博物馆”“
非遗
+高校”“
非遗
+研究所”为代表。这3种加法,在让许多
非遗
传承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投身
非遗
事业,实现
非遗
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非遗
+民俗博物馆 今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恩施市女儿城土家风情民俗博物馆内,两位青年抬头仰望,楼上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土家族姑娘正要抛绣球选择意中人。当绣...
查看更多
扬州评话:“说什么”与“怎么说
2014.11.18
专题报道
一边喝茶,一边吃干丝和包子,一边听评话……老扬州人的乐趣就在这闲情逸致之中。一位演员,一张桌,一块醒木,仅仅几分钟的表演,不同人物角色便被演绎得惟妙惟肖,情节紧凑而生动。 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在京举办了“扬州曲艺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和“扬州评话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近百位来自曲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现场欣赏了由杨明坤、姜庆玲、马伟等扬州评话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表演的《皮五辣子·假扮夫妻》等节目。专家学者对扬...
查看更多
当代唐卡艺人的生存状态
2014.11.15
专题报道
古老技艺面对新困局 青海热贡地区的吾屯,现在成为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热点地区,这里以传承了近千年的佛教唐卡画技艺闻名于世。唐卡是藏传佛教修持以及传播的法门之一:画在布帛之上的神佛,在方寸间蕴含整个佛教的义理。诸神佛的形象、姿态、手印甚至法器,都有佛经上的依据。唐卡画师必须了解所有规范,也必须彻底遵守这些规范。 从前,吾屯的唐卡画师是“无名的造佛者”,他们凭借精湛的画技,在广大辽阔的藏区乃至东土与西域间穿行游走,既为家族赚取生活所...
查看更多
扎西多布吉:多颇章卓舞 热情的极致
2014.11.15
专题报道
卓舞被称为西藏地区的腰鼓舞,在西藏,卓舞大致分两个流派,一个日喀则,一个山南。多颇章卓舞正是山南地区卓舞的代表。他们所使用的腰鼓有两跟鼓槌,并且其舞蹈动作幅度相当大,韵律性极强。 祖辈相传的多颇章卓舞 桑耶寺以东30公里处,是山南地区乃东县多颇章乡,这里的卓舞拥有自己的名称——多颇章卓舞。卓舞这个被称为西藏腰鼓舞的舞蹈,遍布整个西藏,而追溯其起源,则是多颇章乡。 在乃东县,听说这一代的多颇章卓舞传承人扎西多布吉正在逛...
查看更多
国内外专家在京交流
非遗
保护经验
2014.11.14
其他新闻
11月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格塔丘·恩吉达、文化助理总干事阿弗雷多·阿米南,与阿塞拜疆、贝宁、匈牙利、伊朗、以色列、卡塔尔、巴勒斯坦、菲律宾八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出席会议。 王文章在会议致辞中表示,作为最早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1
654
655
656
657
658
73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