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3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夏至 夏至
搜索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本期环球广角为读者介绍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候选项目。    彝族火把节: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1000多年。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悠久、做工精巧,自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七年, 当地泥人文化的发展传承却似乎撞到一扇“隐形门”。 有“中华老字号”之称的无锡惠山泥人厂是惠山泥人“非遗”项目的指定传承基地。 由于质量低劣的“山寨”泥人依靠价格优势冲击市场, 惠山泥人厂的正规泥人产品正面临销售困境。           对中国这样一个...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巡游。 “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式。       11月3日,“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雷山县非遗传承人代表队集中展示了1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幕式上,由雷山县的10个代表队以及国内12个苗族代表队组成不同的文化巡游方队,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非遗传承人代表集中展示的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医药、苗绣、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曾鼐)非遗保护难题何在?民族艺术如何走出去?……近300名中外学者近日齐聚北京,呼吁要保护民族节日,重视非遗教育,创新文化产业发展。   11月1日至2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近300名中外专家探讨非遗保护、民俗艺术等。本届研讨会以“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会、《民族艺术》杂志社主办。   艺术人类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在30余年的发展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记者采访《璎珞传》舞蹈编导――金珊珊 记者采访《璎珞传》艺术总监毛小雨 记者采访《璎珞传》译者王彤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高志远接受采访       10月24日晚八点,2014中国-东盟戏剧周的重点剧目,根据印度戒日王创作的梵剧改编的同名粤剧《璎珞传》在南宁剧院进行了首演。   粤剧是两广地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璎珞传》则是诞生于1400年前的古国印度,它的作者戒日王是印度历史上的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网10月31日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编撰的第四本非遗保护发展报告,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两周年。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进入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全民保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稳健发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   本次会议还将对申请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遗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进行审议。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中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同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若非现场亲历,恐怕一般很难想象,来自民间的“吹歌”,也能让观众按捺不住激动,掌声雷动,齐声叫好。又岂止是观众,现场坐着的还有国内顶级的音乐家以及文化专家,他们不禁纷纷惊叹于吹歌的魅力。10月27日,永年县大剧院,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30支吹歌艺术团齐聚“吹歌之乡”,230多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   永年吹歌600年   永年吹歌又名“响器班”、“游乐会”,是永年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采用唢呐、大管、咔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河口丝弦表演 老河口锣鼓架子资料      提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们肃然起敬,而她,竟是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从9岁开始接触民间音乐,今年70岁的她,用了大半辈子学习、保护、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   7旬老人传承两项“非遗”      2006年,已经62岁的余家冰,为凝聚了半生心血的“老河口丝弦”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两年后,经过层层评审,这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她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   5年后的2...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河村是土家织锦的发源地之一。为了不让日渐稀有的土家织锦技艺失传,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刘代娥在村里开办了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每年为众多徒弟传授技艺,来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10月18日至24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在凤凰县举行。湘西自治州副州长艾可知表示,近年来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服饰、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成效显著,产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