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川举行      本网讯 6月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成都举行。    本次会议是继6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之后,专题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重建规划进行的论证会。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并讲话;文化部社文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张永新、巡视员周小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药发木偶”系非法爆炸物?“药发木偶戏”是一种将烟花与木偶相结合的烟火杂技,曾被认为已经失传  64岁的温州民间艺人周尔禄6月14日从文化部门领取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药发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的奖牌和证书,他是我国制作“药发木偶戏”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周尔禄仍无法开心,因为此前他刚被公安刑拘过,还被公诉机关起诉犯罪――一切都因他心爱的“药发木偶戏”所起――制作“药发木偶”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罪。  “‘药发木偶戏"是我心爱的事业,但我不会传给...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谁来维护传承人的尊严      周尔禄为传承独门绝技制作火药惹上官司,“不提防遭刑宪”,被当作危害社会的分子来处置。据了解,这几天,周尔禄身心俱疲,沮丧不已。    当地的老百姓糊涂了,一边说要保护文化遗产,一边传承人不经意间被警方抓起来了,孰是孰非?    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导致一些地方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走向衰微。泰顺药发木偶事件,也折射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某些困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斋醮科仪音乐:海南道教文化之奇葩    《海南岛史》载:“道教自宋初以来得到历朝信仰而复兴。” 斋醮科仪音乐,在宋初随着江南一带的移民传入海南,它随民间作斋祭祀活动而繁衍并深深扎根,明代已很盛行,是海南省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民间音乐。海南斋乐独具本土特色     民国三十七年版的《海南岛志》云:“道教之于本岛,相当普及,大多数寺庙均属之,全岛道教徒计达三十万人。”当时的海南岛人口仅217万人,道教徒占了14%,可见道教在海南岛影响之大。     据史料...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在我国所遭遇的特殊语境 方李莉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远未走出贫困,他们的想法是和当年的鲁迅一样,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一切阻碍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都要被抛弃。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从英语国家翻译过来的外来语。如果我们将它放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来理解,就会发现这一名词虽然很新鲜,但其内容并不新鲜,只是在不同的年代和时期,其表达的术语及语境不一样而已。今天我们称其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吉林:满族说部保护见成效     “非遗”保护工作进展及实物征集情况    吉林省地处东北边疆,境内有4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满、蒙古、锡伯等民族占少数民族总数的90%以上。按照国务院和文化部文件要求,从2006年至2008年,吉林省利用3年时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推广吉林省国家级试点项目满族说部的普查试点经验。吉林省普查进展情况如下:    (一)满族说部的普查工作为全省积累了经验    满族说...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青海:热贡文化保护态势良好     “非遗”普查全面铺开    根据文化部统一部署,省文化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从2006年10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聘请省内专家对普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抽调骨干力量集中时间深入乡村摸底调查。按照“三不漏”(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门类)的要求,地毯式、拉网式地开展普查,带出了许多好方法和经验。各地还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间或民俗节庆的时机做现场调查,观摩体察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皖南花鼓戏期待保护传承    6月中旬,作为我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的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统文化的皖南花鼓戏,能否借此振衰起颓,梅开三度,恢复“皖南一枝花”的昔日荣光?  花鼓戏曾经走红  传统文化大多因民间而兴。曾经辉煌的皖南花鼓戏就来自民间,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的花鼓调,流行于皖南宣州、广德、宁国、郎溪等地。19世纪末,湖北民间的花鼓调和河南的灯曲随移民传入皖南,与当地民间歌舞合流,并接受徽剧、京剧等兄弟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进年底前完成第一次全国普查和第三批国家级传承人申报将重点加强名录项目的科学保护  四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518项名录到今年第二批510项名录、147项第一批扩展项目的公布,以及两批共777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命名,闽南、徽州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的建设,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的出现,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开始申报    记者从29日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上获悉,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将于近期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推荐工作。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各省区市文化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做好申报和推荐的各项工作。要认真把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范围和推荐条件,在已公布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好中选优,力求推选出真正的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