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震区“非遗”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6月24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副院长、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副厅长胡继先,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张永新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担忧 非遗“申报热”北京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工作调研    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委、市文化局等十几家单位参加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工作调研方案”日前进入实质调查阶段。在市文化局举行的调研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指出目前各地的非遗项目申请已经过热,需要降降温,而应该多花些时间把现有的保护工作做好,落到实处,把“申报热”转变成“保护热”。  本次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调研主要为了进一步落实传承人才的保护工作。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汶川羌族羊皮鼓舞和刺绣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郫县豆瓣、羌族刺绣、自贡灯会……这些四川人耳熟能详的美景美食和特色民俗都成了“国宝”。记者昨日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我省有78个项目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全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105个。四川地震灾区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了此次公布的名录。    灾区入选“国宝”项目多    据了解,此次全国共有510个项目上榜。其中,我省上榜数量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此次名列“国宝”名单的项目涵盖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羌族舞蹈太丰富了羌族萨朗舞蹈 巫允明/摄     如果从1983年开始计算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巫允明与羌族舞蹈的缘分,时间已经过去25年了。这么多年来,她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四川岷江上游那丰富多彩的羌族舞蹈文化。“羌族舞蹈实在太丰富了,现在仅有两项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少了,远远不够。”  山沟子里寻找羌族舞蹈  1983年,巫允明前往四川茂汶地区,为《民间文艺集成?舞蹈卷》拍摄照片资料。她进入羌族聚居的茂汶地区时,只有一条县级公路,路...
查看更多
论坛
创造“非遗”整体性保护的社会环境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世代绵延的文化传承过程。如果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即发现它的活态流变性是其传承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传承过程好像极其缓慢,缓慢得让人似乎察觉不到它的十分细微的变化,但它的传承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的衍变中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并行。而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积淀,呈现为人们的精神、情感或生产、生活形态,成...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08文化遗产日”  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北京: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启幕。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8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三次“文化遗产日”五大亮点夺目    人民网讯  记者郑娜、苗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文化部等部门表示将在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前后3个月内,组织演出、展览、讲座等百余项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此次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主要体现5大亮点。  ★★★亮点一:  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510个项目入选  6月14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3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将在中国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说明中国近年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 非遗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6月1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就中国近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第二批国家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羌文化“很受伤” 即将展出的满堂红油灯汶川出土的清末印章即将展出的羌族油灯即将展出的羌族玉米撮撮即将展出的羌族金丝猴皮帽子    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和他的同事们现在只能在帐篷里办公,他们的博物馆在5•12大地震中全部坍塌。而这座博物馆是2006年7月才好不容易建成的。  说起文物的损失,高泽友一张嘴就是一大串:“藤条做弦、有3米长的古羌族人狩猎用的弩;羌族双耳罐、灰陶瓶、陶碟、绿釉瓷碗、青花瓷杯、祭祀罐等80余件;明清时期极具羌族特色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汶川大地震:禹羌文化之殇    正午时分,擂鼓镇上,山风轻拂。看着亲友专门给自己炒的一大碗回锅肉,林继忠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他草草扒了两口饭,就撂下筷子,把一碗米汤喝了个底朝天。他自言自语:“最近是咋个的,看见肉也不想吃了呀?”  也想吃,但吃不下。因为太多事堵在胸口,闷得慌。女儿没了,他日里夜里不知哭了多少回,直到今天,眼泪还是会莫名地往下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让他伤心的,何止一个女儿的遇难,禹羌文化所遭遇的重创,亦让这位主管北川文化的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