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40)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94)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6)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云南边陲傣镇非遗技艺手工造纸欲“登台唱大戏”
2013.04.07
专题报道
云南边陲傣镇非遗技艺手工造纸欲“登台唱大戏” 陈夏芸 在遥远的云南边陲,坐落着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小村寨----云南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为香蕉、橡胶、粮食和造纸,而造纸又是村民继承和保留的最为珍贵的一门传统技艺。 今年74岁的玉勐嘎老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老人的家中,子女把老人曾经获得的证书、奖状、奖牌等荣誉放在一个玻璃柜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老人从小就喜欢这活计,平时在家做,一做就是...
查看更多
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
2013.04.07
论坛
【内容提要】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世代相承
2013.04.11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世代相承 2013年4月6日,文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的“第四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西安开幕。类似这样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各地举办。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目前,非遗传承还面临着哪些困难?怎样培养技艺传承人?非遗传承有哪些途径?怎样更好地将宝贵的财富世代相承?这些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查看更多
以市场化运作促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2013.04.15
其他新闻
以市场化运作促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戴月轩制笔坊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精品展厅 以技艺为核心的传统美术类或传统技艺类非遗
项目
,在历史上便自然地与市场相互依存,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许多非遗
项目
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淹没于商海。如何在现代条件下,使它们再次进入市场,为其生存发展提供驱动力?近日,北京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
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参加了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首期“非遗市场化运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如何将手中技艺推向市场,在...
查看更多
非遗10年迷途几多?
2013.04.22
专题报道
非遗10年迷途几多?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首次较为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的范围为“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朵云轩(集团)“共同建设中国非物质...
2013.04.22
其他新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朵云轩(集团)“共同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展示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我院举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朵云轩(集团)“共同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展示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于2013年4月16日在我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新风、副主任罗微,中国艺术研...
查看更多
陕西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红拳为例
2013.05.07
论坛
陕西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红拳为例 根据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陕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创造了数量众多而又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就是植根于三秦大地的一朵奇葩。古老红拳表现出的群体性、区域性和民俗性,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2013.05.14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王玲瑛 比如兴教寺,如果把僧人的生活保护住了,既保护了建筑,又保护了文化空间,相当于保护了一个活的传统。中国的非遗保护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的保护是行政行为,比如京剧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等。 “非遗”保护走过12年,如今进入“后申遗”时代 从西安兴教寺拆庙事件,学者解析我国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2013.05.22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发布会现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记者从5月20日在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6月23日,在四川成...
查看更多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2013.05.27
论坛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焦虎三 羌族民间歌舞,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自娱性歌舞与宗教祭祀性歌舞两大类。根据流传区域的不同,祭祀性歌舞又可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和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卡斯达温”(盔甲舞),这其中,尤以羊皮鼓舞最为著名。四川汶川县的羌族羊皮鼓舞2007年入选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略阳的羌族羊皮鼓舞2011年9月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158
159
160
161
162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