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9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五   
搜索
其他新闻
  时值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羊区人民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于9月11日至9月20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9月11日上午,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5年9月14日至9月18日,缅甸的南部掸邦首府东枝(Taunggyi, Shan State)主办了培训班,内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名录的详细申报流程和文件准备,为期一周。此培训班是能力建设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得到了挪威王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做出的慷慨捐款的支持。为期两年的缅甸国家计划从2013年开始,旨在提高缅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单制定和保护方面的人员能力。  24个国家参加了培训,参与者包括文化官员、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一个月来,四川省成都市漆器工艺厂很热闹。随着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举办,让这家漆艺厂成为众多记者和专家的走访对象,而精美的成都漆艺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漆树是生长于北纬25度至42度、东经95度至125度之间的树种,刚好在我国四川盆地生长得最为茂盛。成都漆艺发轫于商周时期,进入汉朝后,天府之国更与漆艺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亦称:“雕镂器,百伎千工。”郭沫若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楚剧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感作为楚剧的发源地,目前有7家专业楚剧团仍在排戏演出,同时在街头广场、社区村镇还活跃着大量民间楚剧戏班。这些剧团和戏班为群众奉上的精彩大戏,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成为各家楚剧院团的练兵大舞台,更是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     为群众解决看戏难的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当下责任...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是人们世代手口相传、相沿成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情与理、技与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创新源泉。非遗作品则是承载传承人和相关技艺的最直接载体。   近年来,各地通过政府采购非遗作品的方式保存、保护非遗的现象颇为常见,如北京市旅游委连续10年开展“北京礼物”评选,将京绣、渔阳三烧等一大批非遗作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作为对外交流的文化礼品;河南省新乡市政府选择当地特色的麦秆画作为政府礼品;江苏南通市文化局以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民营风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9月20日圆满落下帷幕。10天时间内,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通过举办“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印道·第二届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以及主题分会场活动和配套活动等400多场,向国际社会和人民群众展示了1000余项异彩纷呈的非遗项目。3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500余名非遗传承人与数万名观众一起,参与并成就了这场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节会。   时值“中国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9月23日,文化部在京召开今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其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做了重点介绍。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2015年,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委托一批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进行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其中,研修旨在...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2015年10月12日上午8点半,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层学术讲堂,迎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研修班”开学典礼,校党委副书记钱卫、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处长荣书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全体研修班的学员参加。 定兴京绣传承人田鹏代表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发言:感谢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北京服装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他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5年9月14日至18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地区的百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此次专题培训旨在切实提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采集工作质量,帮助试点地区工作人员更好地领会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建设培养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继2015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后,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类)”,于2015年10月2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再次开班。来自全国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地区及云南省内各地市的近23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是非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