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2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八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32)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85)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7)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第三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将办
2017.06.05
其他新闻
2017年5月24日,“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河北廊坊举行。 本届联展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河北省文化厅、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遗保护中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承办,将于6月9日至12日在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第五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 本届联展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精选京津冀三地有代表性的非遗
项目
共217项,其中京津两...
查看更多
辽宁省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之端午节系列活动
2017.06.05
专题报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传统节俗回归,在端午佳节前夕,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传承人深入乡村、学校、军营、社区,以多姿多彩的展示展演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生活。此次端午节系列活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出文化惠民、乐民、育民的宗旨和理念,让来植根民间沃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生活、惠及百姓。海城高跷与社区居民近距离互动,反响热烈铁岭二人转的精彩展演吸引了大量观众,掌声此起彼伏小观众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
查看更多
关于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
2017.06.05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其中的文化遗产主要指古迹、建筑群、遗址。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那些“无形的”(intangible)、世代相传的、活态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相应的保护规定。2003年联合国教科...
查看更多
贡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2017.06.05
论坛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端午节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趋同化、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节庆、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意义深远。 以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时间节点,十余年间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发生了飞跃式历史跨越。如何总结梳理非遗保护的...
查看更多
珠海金湾非遗调查:耗时近两年,录制300首三灶民歌
2017.06.05
专题报道
三灶鹤舞、定家湾茶果、三灶编织……这些一度散落在金湾民间的记忆,在各方的齐心呵护下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非遗保护
项目
,传承着民族文化。有专家提出,活态传承才能让非遗“长生不老”。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金湾区宣布一个重要信息,将与高校合作,把非遗
项目
变成产品,让“非遗”也具有造血功能。 采集 跑遍30余自然村寻老人唱民歌 2009年,在由上自下掀起的非遗保护呼声中,郑洲群入职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专职负责发掘、申报三灶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 当时...
查看更多
2017年江苏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主场活动在连云港拉开序幕
2017.06.05
其他新闻
6月3日,由江苏省文化厅、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连云港市文广新局承办,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四市文广新局联袂协办的“相约山海 精彩江苏”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主会场—苏北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连云港开幕。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雯,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丽华,连云港市副市长黄远征,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匡中远,以及省非遗保护中心、徐州、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苏北五...
查看更多
迎接遗产日,各地在行动
2017.06.06
专题报道
200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之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各地纷纷安排计划、推出活动,迎接遗产日的到来,推动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 云南:举办系列精彩活动 今年遗产日,云南准备了传统歌舞乐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文物鉴赏、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等多项内容。 6月10日至12日,云南省2...
查看更多
“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即将举办
2017.06.06
其他新闻
今年6月10日,将迎来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部非遗司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将于6月5日至6月10日,在恭王府推出“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六场以中...
查看更多
十年,写下精彩答卷
2017.06.07
专题报道
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先后批准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参照这一理念和做法,各省区市也设立了特色鲜明的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在非遗
项目
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探索整体性保护,这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文化传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
查看更多
全面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2017.06.07
专题报道
自2001年昆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16个年头,成为新时期我国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深受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各级政府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 2005年12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2010年2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级文化生态...
查看更多
1
241
242
243
244
245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