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8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一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活动传统织造技艺项目竞技现场,不同项目的传承人使用各具特色的织机等工具制作作品(摄影:陈曦)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上的服饰秀(摄影:陈曦)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展出作品680余套,遴选自57家“研培计划”参与高校和5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推荐的1500余套作品。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序厅板块、研培计划成果展板块、传统工艺工作站成果展板块...
查看更多
论坛
  自2005年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保护、公众认知、社会参与的保护理念日益增强。从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调整显然是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遗产保护实践,名称的变化反映出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和发展。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版特约请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研究保护的专家学者分别撰文,聚焦新形势下遗产保护的时代命题,探讨文化和自然遗产综合研究与共同保护之路。  作为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践行《公约》精神,倡导人类文化多样性,倡导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特别设置“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邀请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共19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项目参展,展示绚烂多姿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展示不同文化的个性和魅力,展示各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 图1 “一带一路”国家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上,“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加入现代设计元素的四川特色非遗产品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自2016年文化部在全国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以来,四川省文化厅选送了一批优秀新生代传承人到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参与研培学习,省内高校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入选研培基地。具有娴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在高校能够学到些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节上参加表演的小演员(摄影:钟欣)6月18日,为期9天的“第六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圆满落下帷幕。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在成都非遗博览园内的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共吸引112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外宾,以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5800多名代表前来参加;56支国内外表演队伍共演出588场;1100个非遗项目参展,非遗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总额达8100多万元;现场登记非遗版权作品2000余件;超过300万游客和群众参与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在浙江美丽的莫干山下,以“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文化厅、湖州市政府联合主办,120余位与会代表就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家园共建共享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传统文化    让精神家园内涵更丰厚    中华民族在5000年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记忆。古城、古镇、古村,展示着完整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1 天籁之音——四川省非遗声音档案视听展编者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主会场部分主要包括“四川省非遗传承与发展主题展”、“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和“天籁之音——四川省非遗声音档案视听展”三项内容,汇集了四川多个市(州)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从视、听、艺等方面展示四川省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成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起进入展区,领略巴蜀文化风情。四川省非遗传承与发展主题展展览信息展览时间:2017年6月10日至18日展览地点...
查看更多
论坛
  2017年4月,《西部民俗》(Western Folklore,Volume 76,Number 2,Spring 2017)以专刊的形式刊登了张举文、周星、高丙中、萧放等四位学者有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文章。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国际民俗学的权威期刊系统地介绍中国非遗,不但开启了中国民俗学界国际对话的新篇章,也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向世界民俗学人较为完整地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文化脉络和机制。以此为契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与理论探讨进入国际...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19日至23日,中央媒体“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采访团,深入杭州、桐乡、东阳、乐清非遗保护一线,聚焦当地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倾听非遗传承人的声音,总结浙江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触碰、发现传统工艺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振兴传统工艺的浙江实践具有非常典型的样本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浙江人文荟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展区,来自陕西宁强县的绣娘展示刺绣技艺  陈曦 摄观众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参观安徽黄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展品 陈曦 摄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示哈密传统刺绣纹样 陈曦 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武术展演活动中的舞狮表演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面塑类项目竞技活动现场 陈曦 摄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周年回顾展上,传承人展示羌笛演奏及制作工艺  陈曦 摄非洲友人在第六届中国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