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1 星期五 农历六月十七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32)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85)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7)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系列报道·中国艺:非遗·味道——中华美食展
2017.06.15
专题报道
图1 美食展所在地百家宴街区民以食为天,食文化代表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当饮食与文化相结合,在心口相传中代代承接,在五味调和中达到平衡,让我们放慢脚步,体味非遗美食背后的文化意味,感触食材融合的千滋百味。展览信息展览名称:非遗·味道——中华美食展展览时间:6月10日—18日展览地点:国际非遗博览园百家宴街区 图2 美食展现场图3 美食展现场本届中华美食展包罗万象,内容上涵盖了食品制作相关的烹调知识、刀工技法、调味技巧...
查看更多
一支湖笔的前世今生
2017.06.15
专题报道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积淀着数百年制笔业与书画史的文化传承。本篇文章,我们将目光投向一支湖笔的前世今生,回溯湖笔制作甲天下的源流演变,追访那些与湖笔有关的人文轶事。 技术的发展、时代的演进,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湖笔,这一“努力再做500年”的“中华老字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传统技艺在今天何以赓续绵延、生生不息。 根脉在此,希望也在此。 ——编 者 从事湖笔制作40多年的制笔大师杨...
查看更多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让古老技艺 根植灵魂 融入生活
2017.06.16
论坛
近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保护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成为大众普遍受益的文化事业。在“文化遗产日”前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对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做了详细的解读。 问:如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理解“非遗”? 答: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
查看更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非遗的时代魅力——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谈非遗传承发展的“陕西...
2017.06.16
专题报道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为秦腔传承人颁发证书。陕西非遗亮相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西安鼓乐表演时的壮阔场景。与高校形成合力,提高传承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记忆,是历史文脉的延续,是剪不断的乡愁……拥有74项国家级非遗
项目
、520项省级非遗
项目
、1415项市级非遗
项目
和4150项县级非遗
项目
的陕西省,十分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并积极创新非遗保护的机制和形式,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古老的非遗
项目
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查看更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非遗的时代魅力——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谈非遗传承发展的“陕西...
2017.06.16
10周年媒体报道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为秦腔传承人颁发证书。陕西非遗亮相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西安鼓乐表演时的壮阔场景。与高校形成合力,提高传承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记忆,是历史文脉的延续,是剪不断的乡愁……拥有74项国家级非遗
项目
、520项省级非遗
项目
、1415项市级非遗
项目
和4150项县级非遗
项目
的陕西省,十分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并积极创新非遗保护的机制和形式,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古老的非遗
项目
在新时...
查看更多
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精彩非遗活动掠影
2017.06.16
专题报道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活动传统织造技艺
项目
竞技现场,不同
项目
的传承人使用各具特色的织机等工具制作作品(摄影:陈曦)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上的服饰秀(摄影:陈曦)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展出作品680余套,遴选自57家“研培计划”参与高校和5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推荐的1500余套作品。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序厅板块、研培计划成果展板块、传统工艺工作站成果展板块...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的两个当代考题
2017.06.16
论坛
自2005年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保护、公众认知、社会参与的保护理念日益增强。从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调整显然是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遗产保护实践,名称的变化反映出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和发展。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版特约请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研究保护的专家学者分别撰文,聚焦新形势下遗产保护的时代命题,探讨文化和自然遗产综合研究与共同保护之路。 作为一...
查看更多
非遗节系列报道·世界风:“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
2017.06.16
专题报道
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践行《公约》精神,倡导人类文化多样性,倡导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特别设置“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邀请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共19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
项目
参展,展示绚烂多姿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展示不同文化的个性和魅力,展示各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 图1 “一带一路”国家手...
查看更多
“研培计划”为川蜀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2017.06.19
专题报道
在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上,“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加入现代设计元素的四川特色非遗产品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自2016年文化部在全国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以来,四川省文化厅选送了一批优秀新生代传承人到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参与研培学习,省内高校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入选研培基地。具有娴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在高校能够学到些什...
查看更多
超300万市民和游客参与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闭幕
2017.06.19
其他新闻
非遗节上参加表演的小演员(摄影:钟欣)6月18日,为期9天的“第六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圆满落下帷幕。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在成都非遗博览园内的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共吸引112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外宾,以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5800多名代表前来参加;56支国内外表演队伍共演出588场;1100个非遗
项目
参展,非遗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总额达8100多万元;现场登记非遗版权作品2000余件;超过300万游客和群众参与了...
查看更多
1
245
246
247
248
249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