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7.09.05
论坛
开栏语:这一组文章围绕“一带一路”,主要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有鸟瞰纵论、有个案剖析,却无不指向丝路经验的总结,丝路精神的阐扬,当是对当前各界热议的“一带一路”话题的一个积极回应。 朝戈金文章从“遗产”或“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入手,辨析了这些概念变迁与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非遗保护所具有的超乎文化领域的深远意义。阿地里文章以《玛纳斯》为对象,从其口...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论
2017.09.05
论坛
摘要:“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沿线“非遗”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非遗”保护新机遇,两者互利互惠。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实施非遗的跨国界跨区域传播展演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由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制定“一带一路”沿线非遗保护规划,成立区域性的共享非遗保护组织,加大沿线非遗的普查、认定与申报,持续推进沿线非遗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以“非遗+”策略夯实沿...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存活有“秘诀”
2017.09.06
专题报道
建水紫陶、乌铜走银、剑川木雕、彝族刺绣……非遗产品给我省2017年文博会奠定了文化基调。 非遗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活”的显现。怎么让它不脱离生活,让它“活”下来?记者通过文博会在非遗传承人身上,找到了一些存活“秘诀”。 提高非遗产品经济效益 非遗包含很多方面,其中一部分已实现产业化发展,如传统手工艺。 建水紫陶的名气享誉国内外,制作工艺也写入了国家非遗名录。马成林是这项技艺的传承...
查看更多
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7.09.06
论坛
摘要: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查看更多
骆芃芃: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2017.09.06
论坛
9月1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光明网、斗鱼联合主办的“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在发言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生生世世,是每时每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光明网非常有前瞻性,用最新的最现代的新媒体来做非遗的直播,参与人数之多,效率之高,宣传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都是显而易见的。她相信这样的传播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
查看更多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出版 见证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2017.09.07
要闻
图1 《中国工尺谱集成》新闻发布会现场2017年9月6日,《中国工尺谱集成》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
项目
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项目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编辑出版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图2 《中国工尺谱集成...
查看更多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8日启幕
2017.09.07
要闻
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厅获悉,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于9月8日在黄山市举办,届时将有全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100多个
项目
参展。本届大展以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为重点,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为亮点,在两届大展基础上创新运作方式与展示方式,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大展由开幕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歙砚传统技艺大赛和徽派传统工艺振兴论坛等活动组成...
查看更多
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在北师大开班
2017.09.07
要闻
原标题:“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今日于北师大开班2017年9月6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开班仪式。此次研讨班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首次关于民俗的试点培训,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主办,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松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研讨班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查看更多
若非乡土,如何非遗
2017.09.08
论坛
乡土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对近现代中国的基本认知。在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今日,“乡土”依然是中国社会难以摘除的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遗存,与乡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传于民间社会的传说、史诗、民谣、舞蹈、戏曲、杂技、手工技艺、民俗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烙上了深刻的乡土印记。可以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文化形态。 城镇化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形貌,将乡土中国推向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
查看更多
非遗整体性保护—— 让“鱼”和“水”相互成就
2017.09.08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如生命体一般,与其生存环境互相依存、相互成就。经验证明,失去了特定的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文化传承发展的自然脉络就容易断裂。 而事实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非遗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遭受挤压甚至破坏。一些地方对保护当地文化生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发展的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将历史街区、古民居的原住居民迁走,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文化空间不复留存,当地的传统文化信息也逐步丢失……维护非遗的生存空间,加强文化生态...
查看更多
1
256
257
258
259
260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