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专访四川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肖婷
2018.03.29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肖婷,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投资促进处副处长,现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查看更多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中盛情绽放
2018.04.02
论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理念,总结经验,科学规划,探索实践,守正出新,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产化反思
2018.04.03
论坛
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性时期,充满不确定因素。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动员起来并充满热情地保护过去的遗产,特别是在不同社会间大范围接触和对资源进行以消费为导向的过度开发的背景下。这种遗产保护意识的产生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地方性的生产”及其模式与机制的转变;同时还造成了一个代价,即在周围一切或几乎一切遗产都消失的时候,感到惊恐的人们才去寻找坐标(repères)和里程碑(bornes),以维系他们陷入剧变中的命运。正是在这种...
查看更多
开创生动局面 提供中国经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2018.04.04
专题报道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7个年头。尽管在国际视野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蹄疾步稳,保护成果丰硕璀璨,不仅开创了非遗在当代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而且许多非遗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经验。 建章立制,构筑非遗保护体系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
查看更多
四川省开展川剧名家名剧数字化保护
2018.04.04
地方新闻
2017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地方戏曲剧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类
项目
入选名单,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已故川剧名家影像资料数字化保护
项目
”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
项目
,旨在使老一辈艺术家珍贵、不可再生的经典剧目留存于世,推动四川地方戏曲薪火相传。自2017年8月以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对...
查看更多
剧种研究的文化自知与自信——写在“中华戏曲剧种丛书”阶段性出版之际
2018.04.08
专题报道
近几年来,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日益被提升到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层面,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乘此文化东风,中国戏剧家协会几经谋划酝酿,决定出版一套详尽介绍剧种文化的丛书,为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份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文字载体。6年来,这套由中国剧协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扬州古籍线装科技文化公司合作编辑出版的“中华戏曲剧种丛书”陆续问世。日前,在扬州召开的该丛书阶段性出版研讨会上,已出版的38套丛书蔚为壮观,引起业内人士一片惊叹...
查看更多
推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2018.04.09
论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到2017年底,已有171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重新认识、理解《公约》中提出的保护理念,推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持续演变的,而不是固化的、落后的 《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趣相投 景无限
2018.04.09
专题报道
贵州省榕江县三江乡冷衣村二组苗族妇女在制作蜡染(摄影:李长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祖、踏青、旅游,处处洋溢着春天的喜悦和生机——作为中国一个兼有农时节气与传统节俗双重身份的日子,清明节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组成部分于2016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查看更多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面向青少年传播非遗文化500个娃娃博物馆里学非遗
2018.04.10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人张苗给孩子们教授葫芦画 番天印 摄 在弘扬非遗文化,加强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从娃娃抓起。3月27至28日,由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共同举办的“第三届500娃娃学非遗”活动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540多名四年级小学生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秦淮灯彩、风筝、葫芦画、抖空竹、木雕、布艺、剪纸、泥塑、中国结、竹刻、脸谱、面塑、扎染的制作方法,体验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50...
查看更多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敦煌曲子戏人才培养
2018.04.10
要闻
日前,由甘肃省敦煌市文化馆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
项目
“敦煌曲子戏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在当地开班,数十名敦煌曲子戏专家、艺术家与学员们交流技艺,以期更好地将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下去。 敦煌曲子戏是敦煌地区独有的地方剧种,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006年,敦煌曲子戏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敦煌曲子戏伴随着敦煌移民文化而生,吸收了秦腔、眉户及甘肃各地曲子戏的曲调,剧目题材广泛,体现了多样的社会风貌,兼具审美价值和...
查看更多
1
286
287
288
289
290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