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32)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85)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7)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神工意匠 振兴乡村——古戏台营造、木雕传承人与学者跨界对话”活动在乐平隆重举行
2018.05.03
地方新闻
2018年4月27至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江西省文化厅主办,乐平市人民政府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承办的“神工意匠 振兴乡村——古戏台营造、木雕传承人与学者跨界对话”活动在乐平市隆重举行。活动开幕式由江西省文化厅非遗筹备处处长杨丁主持,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有江西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郎道先,乐平市人民政府、景德镇市文广新局和省非遗中心的领导,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山大学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古戏台营造技艺、婺源三雕、东固传统...
查看更多
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
2018.05.03
论坛
内容提要:文章以哈佛大学“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历史沿革、主要成就及晚近发展为主线,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了口头史诗传统的数字化建档实践及其在多学科研究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其一,技术创新与田野作业的问题导向;其二,田野资料的组织管理、数字化进程及在线数据库的创建;其三,方法论的挑战与建设数字语料库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 田野作业 数字化 数据库 语料库 今天,能以哈佛大学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以下简称“帕里特藏”)[1]副...
查看更多
聚焦川剧传承发展的“彭州路径”——记四川省彭州市传承保护川剧艺术工作
2018.05.04
专题报道
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川剧惠民演出现场川剧艺术历史悠久,为首批国家级非遗
项目
,其中以成都平原尤为繁盛,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作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唯一一个“川剧之乡”,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近年来一直注重川剧在民间尤其是城乡基层的传承发展。得益于川剧进校园活动的有益探索,彭州市川剧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且发展态势不断向好。 历史底蕴深厚 阵地建设全覆盖 家门口...
查看更多
我们细说过的二十四节气
2018.05.04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8年度戏曲专项扶持项...
2018.05.07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8年度戏曲专项扶持
项目
入选名单的通知办艺发〔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国家京剧院: 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8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办艺函〔2018〕25号)精神,经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申报推荐,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在公示后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
查看更多
京西700年非遗琉璃重生记
2018.05.07
专题报道
门头沟琉璃文创产品打样样品之一:“九龙壁”书档“皇家琉璃在京西,鬼斧神工五色泥。”一首《琉璃赋》,一段闪光的历史。作为皇家御制建筑琉璃的官方烧造者,京西琉璃渠村历经五朝薪火不断。然而,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因素下,琉璃渠村面临着必须解答的难题。昔日皇家建筑材料琉璃,正从窑火和泥土中转身,通过“非遗+设计”的模式飞入百姓家。重生计划 多方敲定文创合作意向“这是琉璃脊兽造型的手机音响,设计师打版五六次才定下尺寸……”4月18日,在以“历经风雨...
查看更多
西藏纸匠“魔术手”能将毒草变纸张
2018.05.07
人物
4月下旬,次仁多杰进行藏纸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揭纸(摄影:江飞波) 将狼毒草取根去皮,碱煮、石捶、浇造、揭纸……通过次仁多杰的“魔术手”,一棵棵毒草根最后变成一张张可承载文字、书画的纸张。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67岁的次仁多杰做藏纸超过50年。他曾想提高效率,用机器代替手工,但觉得这样做出的藏纸韧性变差。 次仁多杰日前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认为,还是要放弃机器带来的便利,回归并坚持手工。 次仁多杰说,上世纪80年代,尼木手工造纸技艺受工业纸张冲击,只...
查看更多
孙膑拳传承人刘海港致力弘扬这一国家级非遗
项目
2018.05.08
人物
孙膑拳,以“避实就虚,打阴不打阳,挫其锐,毁其利”为进攻原则,因拳法以《孙膑兵法》智略文化为理论基础,被称之为一部肢体语言版的《孙膑兵法》,是目前潍坊市唯一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统体育类
项目
。日前,记者来到安丘市青云山下,了解孙膑拳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港与这套拳法背后的传承故事。 师徒实战拆解“劈打蹬”,展现孙膑拳精髓 记者去时,在青云山下的孙膑拳多功能厅内,一场孙膑拳“劈打蹬”的拆解课程正在进行,刘海港与徒弟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 只见徒弟的...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8期
2018.05.08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8期:2018年4月23日—5月6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 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
查看更多
俏影弄千姿 花开正艳时——聚焦文旅融合下的江苏非遗保护实践
2018.05.09
专题报道
顺应文旅融合大趋势,江苏积极谋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助力非遗参与的文旅融合,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让非遗事业更有张力、更具内涵、更显特色、更有温度,激发延续非遗薪火相传的新活力。 底蕴彰显魅力 融合带来机遇 江苏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全省共普查记录非遗
项目
28922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项目
共有10项,拥有国家级非遗
项目
146项、省级...
查看更多
1
290
291
292
293
294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