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
2018.11.05
要闻
图1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现场 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延安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西部地区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让泉州花灯在当代大放异彩——改善泉州花灯保护与传承情况的对策建议
2018.11.05
论坛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它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以特色鲜明的刻纸、针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花灯,极富文化和审美价值。花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丰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
名录。受现代化进程与市场化经济的多方影响,泉州花灯的发展空间正逐步退缩,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该
项目
的保护与传...
查看更多
魏立中: “因为你的称号叫传承人”
2018.11.05
人物
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木版水印) 魏立中 以木为纸,以刀为笔。从每一个细节中,观照自己,留意内心的每一点领悟,这便是木板水印传承人魏立中的生活哲学。30年来,他坚守传统技艺,坚定复兴梦想,从恢复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到创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再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一直在中国木版水印优秀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nb...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区域合作交流会议在佛山举行
2018.11.05
地方新闻
原标题:全国百名非遗工作者研讨非遗保护合作 非遗保护正凝聚区域合力11月3日上午,非遗保护区域合作交流会议在佛山举行,来自广东、广西、湖南、香港、澳门等地的100多名非遗工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非遗保护合作发展大计,展望非遗保护交流区域合作的美好前景。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陈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广东传承保护岭南优秀历史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和体会。今年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21期
2018.11.05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21期:2018年10月22日—11月4日 本期信息一览: ▲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活动在陕西举办 ▲ 河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座谈会在洛阳召开 ▲ 福建评出首批25...
查看更多
河北公布第五批省级非遗
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
2018.11.05
地方新闻
根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近日,河北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省共有258人入选。至此,河北省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877人。此次入选的代表性传承人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非遗十大类别,年龄最大的为现年81岁高龄的廊坊霸州市火神信仰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王志...
查看更多
非遗里的“人”和“生活”
2018.11.07
论坛
前不久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感触颇深。这届博览会以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情境化方式打造出了东方美学空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本次博览会,在展览形式上有几个亮点:一是设置了专题化、体验式文化空间。位于济南的主会场展览打破了以往按照省份进行划分的常规,围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工艺
项目
,设计了织绣印染、陶冶烧造、编织扎制、制茶酿造、印刷刻绘、家具文房、中药炮制、雕刻塑造,一共有8个主题,集中展示了...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2018)
2018.11.07
国家相关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 文旅非遗发〔2018〕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任务要求,经商财政部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下称目录)。该目录重...
查看更多
上海高校非遗研培新设计成果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11.07
成果展示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开幕。根据进博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部署,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市文广影视局联合策划举办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同步开展。展示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等领导同志到展区视察,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展览专为进博会新闻中心度身定制,面向中外媒体记者观众,主题为...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国家”叙事
2018.11.09
论坛
摘要:当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让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处于“封闭与开放”的双重节奏中,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碎片化的文化事象,而是有着与中国社会文化延续同步的体系性。基于此,笔者梳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与文化叙事,并借用“文化中国”的概念,展示出“国家”叙事如何通过历史、地缘和文化的表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延续、解构和重构。与此同时,本文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复兴,对于当代构建“国家”叙事...
查看更多
1
335
336
337
338
339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