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李自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3月生,2011年4月去世,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吹打(接龙吹打)代表性传承人。从1981年开始学习“昆词”,是民间吹打乐昆词乐种“李家班”第五代传人,“李家班”第五代班首和掌门人。掌握了“李家班”原有的全部曲牌、曲目和“昆词”吹打的唢呐吹奏、锣鼓打击、唱词演唱全部技能,与此同时掌握了青山调、丫溪调等种类的演奏技能。唢呐吹奏、锣鼓打击都堪称上乘。培养出了“李家班”第六代传承人,并指导第六代传承人培养出了第七代传承人,挽...
查看更多
简伯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4年5月生,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简採舟学习打溜子,1957年开始参加婚丧嫁娶、新年玩灯、祝寿送匾等民俗演奏活动。从艺六十余年,熟练掌握打溜子各种曲牌,精通鼓、锣、钹等溜子乐器演奏技法,尤其擅长司鼓,能运用丰富的鼓点和手势动作,指挥乐队的起、承、转、收,启发协调乐手的演奏。代表曲目有《上天梯》《龙虎斗》《堆罗汉》《鸡头》《扑灯蛾》《蛤蟆打嘴》等。曾多次带领乐班在国家...
查看更多
王振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3月生,山西省翼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南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锣鼓艺术,幼时曾向父亲、叔父学习锣鼓技法,青少年时期常参与村社间威风锣鼓表演。大学毕业后曾任晋南师范专科学校教员,后调入文化局工作。自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以来,经常深入到临汾周边各县遍访名师,如羊獬村张可怀、封侯村景海山等老艺人,向他们学习技艺,搜集鼓谱及其他资料。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一方面组织各种锣鼓大赛和庆典活动,另一方面致力于威风锣鼓艺术的搜集...
查看更多
黄一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5月生,山西省泽州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八音会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戏曲之家,母亲牛小明是当地名角。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酷爱民间音乐,自学唢呐、头把(锯琴),16岁拜大阳镇乐户第六代传人薛银旺为师,学习八音会技巧。经过数十年艺术磨炼,稔熟民间八音会器乐,以唢呐演奏技艺最为突出,尤其擅长咔戏,能用鼻吹或两支唢呐对吹与口琴子交替吹奏,并以真假嗓音咔戏模仿人的笑声、对白,极大地丰富了上党八音会鼓吹乐的表现力,在演奏风格上独树一...
查看更多
刘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3月生,河北省易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代表性传承人。祖传五代学习拾幡古乐,在村拾幡圣会中担任吹笙的角色。16岁跟随父亲刘文郁学吹笙,熟悉拾幡古乐传承历史,保存着拾幡古乐曲谱,不仅能传唱曲谱,还能用笙熟练演奏。与第八代传人于学深将拾幡古乐工尺谱翻译、整理成简谱,使拾幡古乐更便于传承。培训学员六十多人,逢年过节带领学员们到县内演出。从1997年起,积极提供场地,供学员利用农闲和晚上时间练习演奏。20...
查看更多
王如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3月生,河北省定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民间吹歌世家,是子位吹歌王家吹歌会第八代传人,自幼师从民间艺人王礼吉、刘礼全、王木科,同时跟随父亲王成奎学习笙演奏。全面传承了子位吹歌传统曲目及演奏技法,尤其是笙的演奏技艺。代表作有《大绣鞋》《八仙庆寿》《摘棉花》《小放驴》《打枣》等。如今家中仍旧保存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吹歌传统曲目资料(工尺谱)。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在本村的子位吹歌艺术学校任教...
查看更多
何忠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12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代表性传承人。从1968年开始,师从鼓乐艺人何生哲、何生碧学习鼓乐。1989年至今担任长安何家营鼓乐社社长。多年来,挖掘、整理鼓乐艺术成效显著,编排的尺调坐乐套曲《群英宴》享誉海内外。2005年12月,应中国音乐学院之邀赴京作了《西安工尺谱吟唱》专题讲座。致力于鼓乐的传承,已培养四批112名鼓乐传承人,并在何家营小学开设鼓乐课。管理的西安鼓乐陈列馆,先后接待过几十个国家的文...
查看更多
杨达吾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5年10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传承父辈泥哇呜(扁豆哇呜、牛头哇呜)的制作及演奏技艺。1994年在宁夏平罗县渠口乡自建锅头窑,进行泥哇呜的造型改进和烧制,开始小批量生产。经过其多年的摸索和试制,改良烧制后的泥哇呜更易吹奏、耐久性更强、造型及音色更加优美,成为宁夏特色旅游工艺品。同时研制出了双腔体及多腔体泥哇呜,音域能够拓宽到两个八度,可以作为专业乐器进行推广。近年来,在各级文...
查看更多
武济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9月生,山西省文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水鈲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民间艺术,尤其是对产生于本村的岳村鈲子十分喜爱,通过祖父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掌握了文水鈲子的基本技艺及曲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注于文水鈲子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陆续编排出《雷鸣电闪》《乌云翻滚》《普降甘霖》《喜庆丰收》四部乐章,并带领文水鈲子艺术团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展演,通过以演代练的方式从事传承教学与研究活动。近年来,积极参与...
查看更多
释汇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1月生,山西省繁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代表性传承人。26岁入五台山南山寺拜释万富为师,参禅礼佛,学习吟诵经文的曲牌和管子演奏技艺。其间,开始着手念诵及唱经吹奏曲谱的挖掘、整理工作。通过数十年练习,能够熟练演奏瑜伽焰口、禅门日诵、佛事散曲、三昼夜本中的全部曲目,如《华严会》《翠黄花》《五方结果》《铃杆箴言》《方便偈》《进兰房》《大乘经》《秘魔岩》《哭灵堂》等。钻研技巧的同时,非常重视佛教音乐的传承延续,1986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