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张鹤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河北安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家庄丝弦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张鹤林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随父学戏,8岁登台,12岁便在《桃山洞》《罗通扫北》《白鹿院》《奇中义》等戏中担当主角,16岁起随丝弦大师王永春先生学艺,颇得真传。其唱腔圆润,感人至深,动作表演规范创新,代表作品有《宗泽与岳飞》《大山恋情》《白罗衫》《空印盒》等。
查看更多
薛瑞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6年生,山西怀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雁北耍孩儿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薛瑞红1979年考入大同市艺术学校耍孩儿班,1982年进入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工小旦、花旦,兼演青衣,师承其父薛国治,擅长耍孩儿剧种特有的挖步功、马鞭功、扇子功、顶灯等,代表作品有《狮子洞》《送妹》《金木鱼》《杨府送印》等。
查看更多
王斌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生,山西应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雁北耍孩儿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团长,一级演员。王斌祥1979年考入大同市艺术学校耍孩儿班,1982年起进入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工须生、老生,师从高宪(艺名“三娃旦”)、孙有,擅长帽翅功、稍子功、髯口功,继承耍孩儿唱腔中最具特色的后桑发音,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和音乐效果。主要作品有:《狮子洞》《打佛堂》《三孝牌》《金木鱼》等。
查看更多
李艳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生,山东郓城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子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李艳珍1956年考入郓城县工农剧社(现山东省柳子剧团),师承著名柳子戏南派传人李贯德先生学艺,主工闺门旦兼花旦、青衣,1959年随团调山东省梆子戏剧团工作至1995年退休,是柳子戏第一代女演员。其嗓音纤柔委婉、甜润动听,吐字清晰,做戏逼真,代表作品有《玩会跳船》《孙安动本》《琵琶遗恨》等。
查看更多
黄遵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山东郓城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子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黄遵宪13岁拜张元龄为师学戏,1950年参加郓城县工农剧社(现山东省柳子剧团),师从王福润工文武小生,后改演老生,1959年随团调山东梆子戏剧团工作至1992年退休。其表演文武兼备,唱腔高亢豪放,代表作品有《孙安动本》《三回船》《王昭君》等。
查看更多
韩庆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河南滑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弦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导演。韩庆山早年师从王振兴、宋存芝、史朝汉、李进田等老艺人,主工大红脸兼花脸、须生,14岁开始登台表演,是滑县大弦戏第七代传人。自1980年至今担任滑县大弦戏剧团团长,为剧团主要演员兼导演,其唱腔宽厚,字正腔圆,代表作品有《严海斗》《封神榜》《审诰命》《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
查看更多
戴建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河南濮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弦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戴建平1958年师从大弦戏古曲牌第六代传人、锡笛演奏家常增寿系统学习唐宋大曲、元明罗罗腔、青羊腔(大抹腔)、沟沟腔、昆山腔及古俗曲、小令,熟记近三百曲牌,并学习古曲牌专门演奏乐器锡笛、笙、竹笛等,是全面掌握古代七大声腔的唯一现存者,为濮阳大弦戏古曲牌、锡笛第七代传人,曾为四十余部大弦戏创作、设计声腔。戴建平1964年入河南省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工作至今。2007...
查看更多
林培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生,福建连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原福州市闽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林培新1960年进入三明市艺术学校,师从闽剧名家张平澜、李小白,专工文武小生,其戏路宽广,能演小生、武生、老生、文丑等角色,表演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代表作品有:《白蛇传》《三搜幻化庵》《御碑亭》《十一郎》等。
查看更多
林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0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试验闽剧院院长,一级演员,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林瑛1960年考入福建省试验闽剧团开始从事闽剧事业至今近五十年,先后师从闽剧大师黄荫雾(闺门旦)、陈平(花旦)、郑奕奏(青衣)、刘小琴(花旦),兼收并蓄,形成集“闺骨、花肉、青影、彩风”为一体的“林派”艺术。她的表演鲜明细腻,俏丽传神;唱腔大气亮丽,声情俱佳;道白清晰,感情充沛,极富福州方言韵味。代表作品有...
查看更多
缪清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生,福建寿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宁北路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缪清奇1978年参加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工作至今,师承叶明声、刘经仓,对北路戏的老生、武生、武丑等行当有较深研究,表演有层次、有风格,很好地继承了北路戏表演程式和唱腔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有:《齐王哭将》《宏碧缘》《仙女下凡》《龙虎斗》《半夜夫妻》《铁血鸳鸯》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