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王梦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8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王梦云于1961年拜京剧老旦前辈李多奎先生为师,开始深入学习李派演唱艺术,1974年入上海市京剧院担任主要演员,1994年担任上海戏曲学校校长。王梦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和探索,在长期的磨研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韵味风格,其基本功扎实,嗓音嘹亮,戏路较广,唱做兼备,表演富于激情。代表作品有:《沙家浜》《李逵探母》等。
查看更多
孙正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生,河北唐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孙正阳9岁进上海戏剧学校学戏,是“正”字辈学生,师从刘嵩樵、罗文奎、关鸿宾、梁连柱等,1949年加入上海京剧院,与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汪正华、黄正勤等长期同台合作。孙正阳对京剧丑行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他根据自身的表演风格,对丑脚艺术的表演进行大胆突破,在《十八扯》等剧目中有着淋漓尽致的发挥。其表演文武兼备,嗓音脆亮,念白爽利,善于刻画人物内心,诙谐雅致,有“江...
查看更多
关栋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生,浙江杭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关栋天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酷爱京剧,天赋极佳,后随父学艺,主工老生,1978年考入武汉京剧院,1984年正式调入上海京剧院。关栋天行腔自如飘逸、富于韵味,极富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京剧界的男高音,代表作品有《潘月樵传奇》《廉吏于成龙》《贞观盛事》等。
查看更多
章其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安徽黄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章其祥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祖父、父亲均是徽班科班班主,他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徽剧,13岁考入安徽省徽剧团,1959年进京演出《水淹七军》等,受到一致好评,后得到李洪春、侯喜瑞等著名演员的指导。章其祥的表演张弛有度,演唱气势磅礴,共鸣音圆亮,低音宽厚,代表作品有《水淹七军》《单刀会》《龙虎斗》等。
查看更多
李龙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徽京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龙斌早年曾师从安淑英、金鸿荣、章其祥、徐勤纳、曹尚礼等,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徽剧的表演技艺,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成为徽剧领军人物。其表演能准确地把握徽剧粗犷豪放、大起大落的草台神韵,在唱腔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被誉为“徽班传人”。代表作品有:《临江会》《吕布与貂蝉》等。
查看更多
江裕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江西婺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江裕民1957年随启蒙老师蒋荫庭学习大花,1959年、1960年先后向老艺人崔月楼、汪新丁学习徽剧剧目,后成为婺源县徽剧团业务团长、团长和主要演员。江裕民的表演功底深厚扎实,较为熟悉婺源徽剧,代表作品有《长城砺剑》等。
查看更多
江湘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江西婺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婺源徽剧团乐师。江湘璈1956年参加婺源徽剧团,1958年跟随陈攀华学习乐器演奏,逐渐熟悉了婺源徽剧音乐及乐器演奏技法,成为该剧团主要乐师。江湘璈从艺数十年,不仅继承、掌握了大量丰富的徽剧曲谱、曲牌,还从事徽剧音乐创作,由他担任作曲的《风雨路上》参加上饶地区文艺汇演,获创作一等奖。
查看更多
陈伯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19年生,湖北武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武汉汉剧院院长,一级演员。陈伯华8岁进入汉剧新化科班,师承名旦刘本玉,出科后又受业于董瑶阶、李彩云等,15岁时以“小牡丹花”艺名名噪武汉三镇。多年来,陈伯华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她在继承汉剧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广采众家之长,创立了华丽委婉、细腻圆润的“陈派”唱腔,在表演上擅长以眼神、指法和身段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性格,生动传神。代表作品有:《宇宙锋》《二度梅》等。
查看更多
王发芸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生,陕西安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二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王发芸1958年入安康汉剧团工作,拜左玉贵为师,学习传统汉剧,主工刀马旦,1960年拜尚小云为师,后又拜刘平安、张玉昆为师。在近五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王发芸塑造了近百个人物形象,其表演扎实深厚,细腻流畅,代表作品有《梁红玉》《扈三娘》《穆柯寨》等。
查看更多
龚尚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陕西汉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二簧代表性传承人。龚尚武10岁参加私人班社习艺,随艾德志学打击乐,1951年又拜著名文武小生袁胜录为师,成为陕西安康汉调二簧剧团职业演员。龚尚武从艺几十年,不仅完整系统地掌握了表演艺术的专业知识和演唱技能,而且多年来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其表演功底扎实,唱腔高亢激昂,婉转圆润。代表剧目有:《白门楼》《四郎探母》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