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张瑞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生,山西临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道情戏(临县道情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奏员。张瑞锋1983年进入临县道情剧团至今,现任书记、副团长。1983年至1990年跟随杜守成、杜恩郁两位老师学艺,期间入甘肃省音乐作曲函授班学习。1990年至今,他开始独立或与人合作从事临县道情的演奏、创作等艺术工作。他擅长临县道情音乐的演奏(胡呼)和音乐设计,继承了最具特色的各种装饰音演奏的独特技巧和唱腔设计中虚腔的独特音乐处理手法,形成了独特...
查看更多
任林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9年生,山西临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道情戏(临县道情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任林林1980年进入临县道情剧团,师从杜守成、杜恩郁、王香连老师学艺,主工刀马旦。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戏剧专业学习,2003年被任命为临县道情剧团团长助理。她擅长把子功、刀、枪功、台步、表演,继承了道情唱腔中虚腔的特色唱法,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手法,并在武戏表演方面有独到之处。她还从事道情戏的导演工作,曾参与...
查看更多
朱锡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河南太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道情戏(太康道情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朱锡梅1954年至1957年在太康戏校学戏,1956年正式入班,拜道情第二代传人李济广为师,为道情戏剧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1957年至1994年在太康县道情剧团工作。其唱腔高腔大调、清脆圆润、刚柔并济、婉转曲折,表演端庄大方、风格含蓄内敛、朴素自然却富有内涵。代表作品有:《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
查看更多
裘印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河北唐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裘印昌早年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三年制民乐学科,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广播文工团工作,1962年调入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剧团从事哈哈腔的研究与创作,曾任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团长。其设计的唱腔音乐乡土特色浓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品有《御酒埋香》等。
查看更多
王兰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生,河北清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导演。王兰荣1971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戏曲学校学习,师承于20世纪60年代后的哈哈腔著名旦行演员宋艳玲、唐荣仙、钟爱珍等老师,主工青衣、花旦,擅长悲剧喜演。王兰荣现为河北省清苑县哈哈腔剧团团长,她在唱腔上以刚劲见长,以委婉著称,刚柔相济,在唱腔、板式、旋律运用、形体表演等方面较前人都有所突破。代表作品有:《秦香莲》《宝莲灯》等。
查看更多
刘宗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河北青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刘宗发1961年至1964年师从著名哈哈腔老艺人杨万荣学戏,1965年至1967年在呼和浩特市中学学习,并跟从父亲刘相义学唱哈哈腔,1968年至1982年师从杨万荣的女儿杨桂兰学戏,其间,曾拜李俊跃、杨常坤、曹希福等哈哈腔老艺人为师,并担任哈哈腔主唱演员。1983年至今创办青县复兴哈哈腔剧团,任该团团长。作为青县中路哈哈腔的第七代传人,他在哈哈腔表演及演唱技巧方面形成了自...
查看更多
冯来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冯来锁1980年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乌盟分校学习二人台表演,1984年毕业后与其同学组建乌盟二人台实验剧团,现为该团团长。他先后从师赵有根、武利平、赵德厚学习东路二人台表演,擅长“三花脸”表演,集硬码戏、带鞭戏技巧于一身,表演风格独特、诙谐幽默。代表作品有:《卖碗》《罪人》等。
查看更多
史万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生,河北康保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史万富1971年入康保县剧团工作,任团支部书记、乐队队长专职司鼓,1986年任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1988年任康保县文化局党支部书记、艺术股副股长,1996年任康保县文化馆馆长,现任康保县二人台歌舞团业务团长。他在继承传统二人台的基础上,组织团内创作骨干精心研究,大胆探索,使过去只能演出小戏、对唱的二人台发展到能演出大型剧目的二人台。同时,他一直注重培养后人,先后招收三...
查看更多
冯俊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河北康保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奏员。冯俊才10岁拜师学艺,从事“二人台”笛子演奏,1968年至1970年,随老艺人和专业团体流动演出;1971年被选入河北省康保县剧团担任伴奏和主奏;1982年由剧团调入康保县文化馆,从事二人台戏剧研究;1987年带班培训“二人台”后备力量;1990年至今从事二人台戏剧创作和研究,并担任历次大赛的编排、主奏,成为康保二人台第五代传承人。代表作品有:《抢财神...
查看更多
吴佩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2年生,广东海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吴佩锦从小师从当地著名拳师彭新会、黄坤城学习武术,并参加村里的舞狮队演出,1988年被录取为海丰县白字戏剧团训练班正式学员,师从广东省汉剧院刘志群学习基本功,又得到了白字戏著名小生何循禧、唐大聪和声乐老师陈海鸣的指点。毕业后随团演出,先后担任武生行、丑行演员。其较全面地继承了白字戏的丑行、武生传统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代表作品有:《方世玉打...
查看更多
1
398
399
400
401
402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