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钟静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1年生,广东海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钟静洁1990年被录取为海丰县白字戏剧团训练班正式学员,师从鞠少玲学习戏曲基本功及白字戏唱腔基础,1991年随剧团参加演出,先后担任旦脚表演,1992年主工青衣,师承陈素功、鞠少玲,后又受教于叶本南、卓孝智等老艺人。其扮相靓丽,动作柔美,尤以舞绸、水袖等表演见长,唱腔圆润细腻,字正腔纯,节奏感强。代表作品有《崔君瑞休妻》等。
查看更多
傅锦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39年生,2013年去世,广西融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傅锦华1955年至195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干校彩调班学艺,师从著名老艺人吴老年、张桂妹、谢济舟,主工花旦表演和彩调演唱,是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第一代彩调传承人。其彩调功底扎实、娴熟,表演细腻含蓄,戏路宽阔全面,情感丰富传神;嗓音柔婉圆润、清甜悦耳,行腔明快流畅、字正腔圆,富有民歌风味,唱做俱佳,别具一格。代表作品有《龙女和...
查看更多
陈德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3年生,重庆梁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戏(梁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陈德惠1953年入梁平县川剧团,拜祝年芳为师学艺,学习花旦、刀马旦、青衣旦以及摇旦的表演,1980年后,又拜祝年芳、田秉友为师,学习梁山灯戏表演艺术,主要从事梁山灯戏的表演、编导。1994年退休后,继续从事梁山灯戏的创作、培训和演出工作。其从艺四十余年,担任过《双拜月》等数百个大型剧目的主角,编导了《招女婿》等数十个梁山灯戏,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大...
查看更多
阙太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重庆梁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戏(梁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阙太纯1957年开始随父亲阙德芳学习梁山灯戏表演,1964年被梁平剧团招为学员并逐渐登台演出,先后学习文、武生,文、武丑和花脸的表演,成为了能够胜任各种角色的演员,1990年起担任文化馆戏剧辅导干部,并从事梁山灯戏的实验演出和研究工作,退休后又积极参与梁山灯戏的创作、演出、研究活动。他表演技艺精湛,掌握变脸、灯影木偶身法等很多独特的民间绝技。代表作...
查看更多
彭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2008年去世,四川南充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戏(川北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彭涓1950年高中肄业后长期在南充市川剧团任演奏员、作曲、乐队指挥,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在川北地区大量收集川北灯戏音乐资料,长期钻研,并为三十多出川北灯戏作曲。其作曲的川北灯戏音乐独具川北风味,别致而新颖,唱腔旋律性强。代表作品有《闹隍会》等。
查看更多
汪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四川船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戏(川北灯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汪洋1950年参加工作,师从川剧“四大名丑”之一的陈全波学习川剧丑脚艺术,后又向周海滨、周裕祥学习导演艺术,主演、导演川剧、川北灯戏大小剧一百多出,曾任南充市川剧团团长。其表演别具一格,特别是丑脚,可塑造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洋场恶少、泼皮无赖等众多人物类型,技艺高超,语言生动、丰富。代表作品有:《郑板桥买缸》《半边月儿明》等。
查看更多
秦治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61年生,贵州思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思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秦治凤1970年至1984年,随外祖母罗树芝、母亲李胜芳学习思南土家花灯表演和土家山歌,1984年入思南县民族文工团,师从原思南县文化馆资深曲艺工作者刘朝生、原思南县民族文工团刘友学习戏曲表演、花灯歌舞和声乐等。长期从事文艺表演、群众文化宣传工作,2005年起参与思南县花灯培训班辅导、培训工作。她能歌善舞,尤擅花灯戏剧表演,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熟悉花灯原生态...
查看更多
刘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侗族,1962年生,贵州思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思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刘芳1976年至1984年师从原思南县文化馆资深曲艺工作者刘朝生学习思南花灯歌舞,1984年进入思南县民族文工团,随原该团业务主任刘友学习戏曲表演、舞蹈等,长期从事文艺表演、宣传工作。她擅长花灯舞蹈,属贵州东路花灯之表演技法,花灯表演基本功扎实,动作流畅舒展,具备编创、导演花灯歌舞的能力。代表作品有《乌江纤夫》等。
查看更多
李鸿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云南玉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玉溪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李鸿源1955年进玉溪市花灯剧团后,受教于薛国兴、杨炯明、欧阳璋等老师,先后任演奏员、演员。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花灯音乐创作,70年代以后专职作曲及指挥。其作曲在继承玉溪花灯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吸收、融会其他音乐素材进行改革发展,创腔具有浓郁的花灯韵味,又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代表作品有:《莫愁女》《金银花·竹篱笆》等。
查看更多
陈克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云南玉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玉溪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克勤1951年参加玉溪人民实验剧团,学习花灯唱腔、剧本文学及乐器伴奏,并受教于老艺人薛国兴、杨炯明、吴家顺,在花灯表演特别是花灯唱腔上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他同时还担任剧团花灯组(后改花灯团)的编导、演员兼乐队伴奏,后相继任农场文艺队队长、群众艺术馆辅导组组长、玉溪地区行署文化局群文科科长,1995年3月退休,继续应聘在文化局工作。陈克勤集编剧、表演、演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