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唐买社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44年生,广东清远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瑶族耍歌堂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起向本村族人前辈唐大打考公学习瑶歌,擅长演唱歌堂歌、古歌、劳动歌、风俗歌和情歌等。其演唱曲调高亢,风格热情奔放、开朗明快,有“连南瑶族歌王”的美称。儿女四人皆继承其音乐天赋,亦从事耍歌堂表演。
查看更多
刘正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35年生,广西邕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壮族歌圩代表性传承人。刘正城成长于山歌的家乡,每逢节日、喜庆、婚嫁,耳闻目睹的都是老一辈歌师的山歌对唱。15岁起师从壮族歌圩第二代传人刘炳中,20岁正式成为歌师。刘正城能编擅唱,擅长触景生情、即席而歌,其艺术表现优美娴熟,完整掌握了壮族歌圩的演唱技巧。其传人目前已能登台表演,编创歌曲的技艺尚需进一步培养。代表作品有:《为情不怕水坞深》《眼看凤飞留空窝》等。
查看更多
罗周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京族,1936年5月生,2017年3月去世,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京族哈节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小跟随担任哈节仪式香公的祖父筹备哈节,熟悉祭祀的每个环节和内容。担任第七届哈亭亭长后,负责筹划组织当地哈节的大小事宜。时常整理用京族喃字书写的祭文、哈妹唱词,教授他人认喃字、念诵和唱歌,对在哈节仪式中担当各职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传承哈节文化。
查看更多
岳麻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景颇族,1941年9月生,2012年12月去世,云南省陇川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景颇族目瑙纵歌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拜本村龚保为师,学习目瑙歌舞,后跟随师傅多次参加目瑙盛会。掌握目瑙的传统规则和仪式程序。1989年师傅去世后,开始担任目瑙万人盛会的“瑙双”(景颇语音译。指举行目瑙纵歌活动时,带领群众舞蹈的领头人),按传统路线领舞带队,表演节奏稳健,彰显景颇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经常带领三名徒弟赴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查看更多
陆有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陆氏灯彩第三代传人。1954年开始学习扎灯。陆氏灯彩具有三大技艺特点:一是“形”,即造型设计独具风格;二是“色”,即大胆运用对比色,色彩美观大方,雅俗共赏;三是“普”,即易普及、易接受,使大众熟知并得到认可。曾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南京市优秀民间艺术家”等称号。设计制作的《莲花灯》于2006年被国家邮电管理局选中印制成邮票向全国发行。近十年来授徒多名,并与南...
查看更多
顾业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8岁随父亲学习扎灯,后又拜灯彩老艺人李桂生为师。从2001年起,连续八年承办南京夫子庙灯会。经常在中小学及大专院校讲座授课。曾赴四十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弘扬秦淮灯彩文化。2004年制作的《云龙灯彩》获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银奖,2005年制作的《秦淮娃娃闹春乐》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2013年获得“五个一批”文化人才荣誉,2017年被评为“南京面孔”、江苏省...
查看更多
石化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30年11月生,2009年4月去世,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秀山花灯代表性传承人。秀山花灯第五代传人。属寨踵花灯班谱系,师从第四代传人石胜鲜、石维国。12岁时学习花灯,1957年成立寨踵花灯班,常跟随灯班表演。继承并发展了祖辈的跳花灯艺术,唱腔明亮、流畅,舞姿优美,灵活多变。熟悉各种花灯打击乐器,擅长扮演旦角,能自编自导自演,并担任道具、舞台、服饰设计。创造性地将花灯二人转形式转移到八仙桌上进行表演,此后...
查看更多
彭兴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57年7月生,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秀山花灯代表性传承人。秀山花灯第三代传人,属小坪村花灯班谱系。1963年拜著名花灯艺人潘光兵为师,学习丑旦、花旦、唱调、锣、钹,跟随灯班跳花灯。1965年登台演出。1987年成为掌调师,并传艺授徒。不仅能表演、领唱、打锣钹、扎制花灯,熟悉各种花灯打击乐技巧,还潜心研究花灯歌词曲谱、打击乐谱,予以创新,并以表演花灯“二人转”、花灯折子戏见长。在多年表演经历中,归纳总结并...
查看更多
杜同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9月生,山西省潞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民间社火(潞城贾村赛社)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深受民间社火的吸引,十四五岁便开始民间社火表演。成年后热衷于民间社火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搜集到一整套民间社火资料,掌握仪式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保存大量相关的工具、服饰、道具等。1997年主办贾村四月四仿古大赛,复原迎神、供盏、献祭、队戏、院本、乐户吹奏、故事车、皇杠等民俗表演。2004年组建山西...
查看更多
赵喜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民间社火(桃林坪花脸社火)代表性传承人。祖上都是从武艺人,曾祖父、祖父、二爷、大叔、父亲均是水平较高的武术老师。自幼爱好武术和艺术,八九岁时参加村里组织的《打霸王鞭》《斗地主分田地》等节目演出,还演唱过传统古装剧目。后师从赵儒云,改学武术并参加本村花脸社火表演,担任花脸社火的会头儿,在《三英战吕布》中演刘备。得祖上艺人真传,完整掌握配制颜料、勾画脸谱等技艺和“跑阵”阵法。曾是村里花脸...
查看更多
1
481
482
483
484
485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