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唐买社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44年生,广东清远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起向本村族人前辈唐大打考公学习瑶歌,擅长演唱歌堂歌、古歌、劳动歌、风俗歌和情歌等。其演唱曲调高亢,风格热情奔放、开朗明快,有“连南瑶族歌王”的美称。儿女四人皆继承其音乐天赋,亦从事耍歌堂表演。
查看更多
刘正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35年生,广西邕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歌圩代表性传承人。刘正城成长于山歌的家乡,每逢节日、喜庆、婚嫁,耳闻目睹的都是老一辈歌师的山歌对唱。15岁起师从壮族歌圩第二代传人刘炳中,20岁正式成为歌师。刘正城能编擅唱,擅长触景生情、即席而歌,其艺术表现优美娴熟,完整掌握了壮族歌圩的演唱技巧。其传人目前已能登台表演,编创歌曲的技艺尚需进一步培养。代表作品有:《为情不怕水坞深》《眼看凤飞留空窝》等。
查看更多
罗周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京族,1936年5月生,2017年3月去世,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哈节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小跟随担任哈节仪式香公的祖父筹备哈节,熟悉祭祀的每个环节和内容。担任第七届哈亭亭长后,负责筹划组织当地哈节的大小事宜。时常整理用京族喃字书写的祭文、哈妹唱词,教授他人认喃字、念诵和唱歌,对在哈节仪式中担当各职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传承哈节文化。
查看更多
岳麻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景颇族,1941年9月生,2012年12月去世,云南省陇川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颇族目瑙纵歌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拜本村龚保为师,学习目瑙歌舞,后跟随师傅多次参加目瑙盛会。掌握目瑙的传统规则和仪式程序。1989年师傅去世后,开始担任目瑙万人盛会的“瑙双”(景颇语音译。指举行目瑙纵歌活动时,带领群众舞蹈的领头人),按传统路线领舞带队,表演节奏稳健,彰显景颇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经常带领三名徒弟赴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查看更多
陆有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陆氏灯彩第三代传人。1954年开始学习扎灯。陆氏灯彩具有三大技艺特点:一是“形”,即造型设计独具风格;二是“色”,即大胆运用对比色,色彩美观大方,雅俗共赏;三是“普”,即易普及、易接受,使大众熟知并得到认可。曾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南京市优秀民间艺术家”等称号。设计制作的《莲花灯》于2006年被国家邮电管理局选中印制成邮票向全国发行。近十年来授徒多名,并与南...
查看更多
顾业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8岁随父亲学习扎灯,后又拜灯彩老艺人李桂生为师。从2001年起,连续八年承办南京夫子庙灯会。经常在中小学及大专院校讲座授课。曾赴四十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弘扬秦淮灯彩文化。2004年制作的《云龙灯彩》获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银奖,2005年制作的《秦淮娃娃闹春乐》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2013年获得“五个一批”文化人才荣誉,2017年被评为“南京面孔”、江苏省...
查看更多
石化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30年11月生,2009年4月去世,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秀山花灯代表性传承人。秀山花灯第五代传人。属寨踵花灯班谱系,师从第四代传人石胜鲜、石维国。12岁时学习花灯,1957年成立寨踵花灯班,常跟随灯班表演。继承并发展了祖辈的跳花灯艺术,唱腔明亮、流畅,舞姿优美,灵活多变。熟悉各种花灯打击乐器,擅长扮演旦角,能自编自导自演,并担任道具、舞台、服饰设计。创造性地将花灯二人转形式转移到八仙桌上进行表演,此后...
查看更多
彭兴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57年7月生,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秀山花灯代表性传承人。秀山花灯第三代传人,属小坪村花灯班谱系。1963年拜著名花灯艺人潘光兵为师,学习丑旦、花旦、唱调、锣、钹,跟随灯班跳花灯。1965年登台演出。1987年成为掌调师,并传艺授徒。不仅能表演、领唱、打锣钹、扎制花灯,熟悉各种花灯打击乐技巧,还潜心研究花灯歌词曲谱、打击乐谱,予以创新,并以表演花灯“二人转”、花灯折子戏见长。在多年表演经历中,归纳总结并...
查看更多
杜同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9月生,山西省潞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社火(潞城贾村赛社)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深受民间社火的吸引,十四五岁便开始民间社火表演。成年后热衷于民间社火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搜集到一整套民间社火资料,掌握仪式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保存大量相关的工具、服饰、道具等。1997年主办贾村四月四仿古大赛,复原迎神、供盏、献祭、队戏、院本、乐户吹奏、故事车、皇杠等民俗表演。2004年组建山西...
查看更多
赵喜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社火(桃林坪花脸社火)代表性传承人。祖上都是从武艺人,曾祖父、祖父、二爷、大叔、父亲均是水平较高的武术老师。自幼爱好武术和艺术,八九岁时参加村里组织的《打霸王鞭》《斗地主分田地》等节目演出,还演唱过传统古装剧目。后师从赵儒云,改学武术并参加本村花脸社火表演,担任花脸社火的会头儿,在《三英战吕布》中演刘备。得祖上艺人真传,完整掌握配制颜料、勾画脸谱等技艺和“跑阵”阵法。曾是村里花脸...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