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符恒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1月生,2011年11月去世,四川省江油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青林口高抬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师习艺,为青林口高抬戏第八代传承人。全面掌握青林口高抬戏技艺,将戏剧造型与民间绑扎工艺巧妙结合,融入传统戏剧表演绝技,提高观赏性和趣味性。从艺四十余年,参加和组织表演二百余场次。2006年,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并获奖...
查看更多
邓均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1月生,四川省江油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青林口高抬戏)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跟随青林口高抬戏老艺人聂学铭、王临武习艺,全面掌握该技艺。四十余年来,组织和参加表演二百余场。在组织参与、主编、绑扎和彩扮表演中,不断改良创新,将现代优秀故事、先进事迹编入高抬戏中。2006年,带领青林口高抬戏艺人表演的《白蛇传》《穆柯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中国首届民间飘色...
查看更多
刘端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月生,福建省福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福鼎沙埕铁枝)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起跟随家族长辈学习铁枝的设计、制作、表演等,熟练掌握各项技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优化表演材料、丰富表演内容、扩大演出地域,使表演方式更加灵活,制作的铁枝也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赢得各界称赞。还在沙埕镇组织座谈培训,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代表作有《红楼梦》《真假美猴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妈祖巡境》《和谐发展》等...
查看更多
黎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8月生,2017年3月去世,广东省吴川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吴川飘色)代表性传承人。1946年师从吴川陈寿全学做飘色,有近四十年从事飘色设计制作的经验。掌握整套制作技艺,设计飘色达三十六板之多,尤其是从传统的一屏一飘发展至一屏九飘,显示了高超的制作技艺。设计的飘色《穆桂英招亲》参加199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获得演出第一名;《八仙过海》曾两度被选送香港参加回归庆典巡游。致力于吴川飘色的传承工...
查看更多
彭娘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2月生,2010年4月去世,广东省陆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河田高景)代表性传承人。17岁开始学习高景制作,师从河田高景第十四代传人彭汉周。长期从事河田高景的设计、制作和组织排练、表演,善于突出河田高景“高、险、巧”的艺术特点,能把河田高景“显”的艺术和“隐”的艺术巧妙结合,使它们构成有机统一体。经常带队参加当地民俗活动巡游或民间艺术展演,经验丰富,并热心细致地将高景设计、制作等技艺传授给后代。
查看更多
王安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8月生,2018年6月去世,四川省渠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三汇彩亭会代表性传承人。三汇彩亭会第七代传承人。自幼喜爱彩亭,当过彩亭演员。1982年向第六代彩亭会传承人杨占荣学习彩亭制作。全面掌握彩亭设计和制作技艺,所设计、扎制的彩亭具有“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征,技艺水平高超。数十年来从事彩亭扎制,多次带队参加彩亭会和各类展演活动并获市县镇各级奖项。积极传承技艺,培养三汇彩亭会第八代传承人。
查看更多
贡嘎仁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2年2月生,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藏族天文历算代表性传承人。家族世代从事天文历算,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天文历算研究所著名的历算学家、编历专家。1952年到门孜康学习天文历算,1981年拉萨成立天文历算学会时担任副秘书长。《西藏天文历算总汇》一书的主笔之一,有《浅谈藏医药与天文历算的关系和它的发展及天文历算学的科学性》等论文。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奖项十多个,曾被自治区藏医院评为2006—20...
查看更多
陈其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2月生,2018年1月去世,浙江省温岭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七夕节(石塘七夕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和村落影响,自幼喜爱扎制纸亭、纸轿、花圈,并熟悉石塘七夕习俗的惯制。扎制技艺在当地颇具知名度,深受周边民众喜爱。每年七夕节都帮助乡邻扎制纸亭,操办石塘七夕习俗的仪礼。常参与指导元宵大型踩街活动。所做纸亭多次参加温岭市工艺美术展览,并被温岭市文物部门收藏。
查看更多
陳德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2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中秋节(大坑舞火龙)代表性传承人。大坑舞火龙第四代传承人。自6岁起参与舞火龙活动,20世纪70年代末始任舞火龙活动总指挥。热心火龙事务,熟练掌握火龙的扎作方式、舞火龙的花式、仪式的内容和程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改良舞火龙的阵式,包括火龙过桥、火龙绕双柱、打龙饼、大团圆等,让舞火龙的表演内容更为充实。除节庆仪式之外,还通过公益性展演、宣传、讲座等形式使大坑舞火龙得到更多公众的关...
查看更多
普顺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37年11月生,云南省禄丰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伯父学习彝族经文和祭祀知识,后拜普茂清、普茂生为师,学习彝族大刀舞。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能主持彝族火把节祭祀活动,熟练掌握大刀舞祭祀活动使用的傩神面具、神像绘制,亦擅长民族乐器演奏。2004年至今,每年参加火把节大刀舞演出,主持毕摩祭祀活动。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彝族青年,以传承彝族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1
483
484
485
486
487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