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论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萧放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原则。单一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从个体的历史传承与社会声望两个向度考虑;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文化整体中切分重要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对认定为非遗传承人的对象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的生活保障,还需精神关怀。当然传承人也应该自觉承担传承文明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乌丙安       【论文提要】 本文旨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力求紧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陕西凤县“汉改羌”引发争议 “拉郎配”还是保护羌文化    县领导带头跳羌舞(图片来源:凤县新闻网) 全县中小学推广羌舞(图片来源:凤县新闻网)    缘 起      与发展旅游联姻的“羌族故里”之路    2008年岁末,陕西凤县试行居民民族成分“汉改羌”引发的争议,使得地处陕西西南部、秦岭腹地的陕西宝鸡市凤县一时间跃入国人视野。凤县为营造羌文化氛围、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鼓励群众“恢复”羌族成分的做法饱受争议,该县半年多来全力打造“羌族故里”、挖掘羌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传承人献艺“全聚德”    “泥人张”第5代传人制作的泥塑烤鸭师,惟妙惟肖、神形兼备;有着“中国十大神剪”之称的剪纸大师,设计剪出了宏伟的“天下第一楼”……从今天开始到明年的1月3日期间,前门全聚德推出以“品美味、赏绝艺、享新年‘文化盛宴"”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周。每一位到前门全聚德用餐的宾客,都将近距离领略手工技艺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技的精髓。  除了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前门全聚德还...
查看更多
论坛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松华  廖 嵘    一、引 言    早在上世纪中叶,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破坏和威胁,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 年11 月16 日在第十七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为人类的长远福祉和子孙后代保护、保存文化与自然遗产。    在人们重视物质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同时,人类也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 ural...
查看更多
论坛
因类制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举措。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10个门类共518个项目。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共有4155项。国家、省...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推进辛儒  孙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这种状况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民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土壤,大众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主体,所以,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文化部门无疑要恪尽职守,做好相关工作,而旅游行业也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来利用,从而加以保护。当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规划通过评审    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及合肥市“1346”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项目总体规划近日通过专家评审认证。     来自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建设部、清华大学的11名国内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和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该项目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论证与深入分析,一致认为“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是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和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600岁的“细十番”登上最高殿堂    新年伊始,楼塔镇荣膺由国务院命名、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为杭州市惟一获此殊荣的乡镇。与此同时,楼塔的“细十番”也入选国家文化部评选的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标志着萧山民乐登上了最高 “殿堂”。    去年3月初,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杭州市有16个项目入围,楼塔的“细十番”就在其列,而且细十番还是杭州第一个入选的传统音乐类型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梅葛” 58岁的民间艺人郭有珍唱梅葛(段晓瑞 摄)     梅葛:“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意为“唱述过去的事”, 最早发源于楚雄州姚安县西部山区的马游村。它是彝族人民口耳相传的文化经典,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口承文化的瑰丽珍品和典型代表。“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是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下来,被视为彝族的“根谱”。“梅葛”概括了彝族古代历史发展、彝族先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轮廓,展示了古代彝族先民的恋爱、婚事、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