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康玉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2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地毯织造技师。1947年在聚顺成地毯厂拜陈子权为师,学习纹样绘画和色彩搭配。后师从焦殿功,学习织、平、剪、修技术。熟练掌握全套技艺,创新总结出平、顺、准、齐、底整套操作法和压、挤、垫、钉、剔、楔、倒、润八种工艺技法,列入行业教学及质量评定标准。擅长利用地毯规格及双经纬线方向结构,变通载绒、结簇绒排列,变化纹样形态。艺术风格流畅、美观、灵活、细腻...
查看更多
刘赋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7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师。1958年,师从阿拉善仿古地毯老艺人刘鹏程学习制作地毯,一直从事阿拉善仿古地毯制作。先后从事过地毯平货、配色、染线、织造等工作,较全面地掌握了地毯织造的全部工艺。织法紧实,图案大气,古色古香,格调素雅,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退休后,在自家作坊中继续授徒传艺。作品有《二龙戏珠》《九龙闹海》《下山虎》《龙抱柱...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51年5月生,2017年12月去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地毯织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师。自1979年,跟随父亲学习地毯织造技艺,1990年起开设店铺,随后成立洛浦县时代地毯厂,主营手工地毯织造。熟练掌握和田地毯十六种传统样式的织造技艺,招收当地农民为徒,传授技艺并帮助解决就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多次参加各类手工技艺展示、比赛,代表性作品有《十二木卡姆》《喀纳...
查看更多
孟兰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伦春族,1948年11月生,黑龙江省黑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师。从小受父母影响,酷爱针线活。通过不懈的努力很快掌握了桦树皮和狍皮制品的缝纫技术。为做好狍制品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带病走家串户。在培训期间自费买工具,买狍皮,并自己给外地学员做饭。通过培训,鄂伦春族妇女的狍皮制作技艺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其带领下,鄂伦春族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下来。
查看更多
李金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进入北京盛锡福帽厂,师从有祖传皮毛裁制技艺的李文耕,学习选料、配活、平皮、裁制等传统技艺。练就挑皮、识别皮张、拉皮走刀等绝活,逐步融入现代技术与时尚元素,创新皮毛识别技术、裁剪技术、刀具改良、帽款设计等。编写《皮毛、皮帽裁剪制作工艺流程》,促进工艺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代表作品有水貂土耳其帽、水貂解放式皮帽、宝石蓝菠萝花女帽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37年11月生,2011年12月去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胎羔皮帽制作技师。1948年至1952年期间,跟随父亲学习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1955年成立皮帽社,作为技术骨干传授皮帽制作技艺。制帽严谨,一丝不苟,所制皮帽选料精细,制作精良,尤其是制作的裘皮帽合体舒适,美观英气,经久耐用,不易变形,保暖性能极佳,深受百姓欢迎。积极带徒授艺,传承技艺。
查看更多
何凯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5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1980年进入内联升学习,师从王文林。全面掌握传统工艺流程,擅长将正绱、明绱、反绱及多种缝绱鞋技艺相结合,绱鞋干净、利落、准确,产品平整服贴、做工精细。创新了手工布鞋原材料,研发出多种布鞋鞋款和鞋楦,并将技艺运用到男、女、童、拖等多系列千余种产品中。2005年起先后收任晨阳、蔡文科、徐文浩、布迪为徒。2010年参与起...
查看更多
王殿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0月生,2015年4月去世,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青年时期开始从事美术设计,1970年调入宝庆银楼,从事金银摆件及首饰设计创作近四十年。秉承传统,继承了我国传统金银制品的制作工艺,借鉴了历代工艺品的造型风格和特征,与宝庆银楼的老一辈工匠共同设计制作的金银摆件《金龙腾飞》《万象更新》《三马拉车》《唐皇马》等,将南方实镶錾花工艺与北方花丝工艺有机糅合,形成...
查看更多
张克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4月生,2013年2月去世,云南省会泽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斑铜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人。出身于斑铜制作世家,二十余岁随父亲张兴元学艺。从艺三十余年间,熟练掌握斑铜制作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严格选料,用会泽、东川辖区内的自然铜且用梨炭熔烧,边打边除去矿渣等杂质,对烧斑、煮斑、显斑等关键环节把握精准。制作的生斑铜技艺精湛,耳、颈、身及三足比例协调,厚薄均匀。斑晶的颜色有深蓝、紫金、赤红...
查看更多
朱炳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几十年来,刻苦钻研祖传手艺,积极探究现代科技,研发出多层次锻刻铜浮雕、多重蚀刻仿铸铜、紫金刻铜雕、高反差磨花工艺等六十二项国家专利。首创熔铜艺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复建、承建了雷峰塔、灵隐铜殿、峨眉山金顶、无锡梵宫等百余座(幅)铜建筑或铜装饰。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