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陈卫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39年5月生,2019年8月去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医药(陈氏回族医技十法)代表性传承人。主任医师。自幼随祖父陈进孝学习医技,并在高等院校和各类研究班进修。五十多年来,多次拜访同行名医,博采众长,丰富完善陈氏回医十技法,并将祖传医技用于临床。编辑出版《回药荟萃》《吴忠回医药史》《陈卫川医技验方集》《陈卫川回医发微》《陈卫川医事录》《陈卫川中回医临证实录方》等多部著作。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第二批全国...
查看更多
王增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7年11月生,贵州省雷山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苗医世家,七八岁时便跟父亲上山采药、识药,成为父亲的“小徒弟”,得家族传承。20岁左右开始行医,为家族第八代苗医传人。掌握家传骨伤蛇伤疗法。在三十多年的行医过程中,利用祖传苗医苗药秘方,遵循苗医医规,不断总结经验,诊治技术不断提高。致力于疑难杂症的诊疗,对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病、骨质增生、蛇伤、无名肿瘤、乙肝、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有较多研究和治...
查看更多
田兴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33年11月生,湖南省花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医药(钻节风疗法)代表性传承人。1955年转业回乡次年起,先后得六十七位苗医前辈授艺,所掌握的苗医药钻节风疗法是以龙玉六为主、六十六位苗医前辈为辅传承下来的。刻苦钻研六十余载,孜孜不倦,坚持不懈,获得多项国家及社会团体的奖励和社会的肯定。始终以传承发展苗医为己任,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先后出版《苗族医药学》《三本论》《中国苗族医学》《苗医药钻节风疗法》等书,同时以传习所、学术交流、苗...
查看更多
赵有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5年1月生,贵州省从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医药(药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学习瑶族草医,十余岁能识别数十种草药,熟知其药性。后又师从本村的药浴师进一步学习瑶族医药,专研药浴。熟悉瑶族药浴所用每一味草药的生长环境和药性,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掌握瑶族医药核心技艺的传人之一。擅长应用瑶族民间医药,通过对症下药,治愈多例疑难怪病患者。在本族家传秘方基础上,自主研发一套独特的药浴保健配方,特别是对妇科疾病、关节炎等症状疗效显...
查看更多
王布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0年10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1972年拜当地著名蒙医大夫布日古德少喇嘛为师,学习蒙医药学知识及传统蒙医疗法。从1985年起,通过个人医术救治了大批患者,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无经济能力看病,三分之二的患者患有肝病、风湿病、精神病等很难攻破的顽固疾病和疑难杂症。为降低成本,自己采药。妻子和儿媳承包七百亩土地养殖牛羊,收入全部用来维持诊所正常运转和补助求医者...
查看更多
尼玛才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81年7月生,青海省贵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医放血疗法)代表性传承人。9岁开始跟随舅父贡确雅湃学习藏医药物与放血疗法。20岁考入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师承国医大师尼玛、名老藏医万玛昂智等,潜心研究藏医古籍。参加工作后,又先后赴西藏、甘肃随名老藏医学习实践藏医放血疗法,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藏医放血疗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九项,获授权专利四项。出版《藏医金针学》等学术专著五部。研制藏医人体放血铜人模型并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百...
查看更多
索南旺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5年12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甘南藏医药)代表性传承人。1981年考入甘南卫生学校藏医班,师承拉卜楞寺名医加样加措大师和西热加措大师。1985年在碌曲县尕海乡卫生院工作,开展藏医药临床实践。后到郎木寺藏医院工作,师承名医更尕。1989年考入西藏藏医学院藏医本科班,师承强巴赤列教授和名医才南木,获藏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到碌曲县藏医院工作至今,以杰出的医术救治病人。其间在四川省阿坝州名藏医旦科处跟师学医...
查看更多
明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5年3月生,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代表性传承人。山南藏医院著名老藏医琼结白日瓦旺久多吉之子。4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相关基础知识。1992年从山南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山南藏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藏医外治工作。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掌握藏医基础理论知识,尤其在藏医外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廖怀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2月生,湖南省新邵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新邵孙氏正骨术)代表性传承人。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7年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新邵县中医医院工作,师从孙氏正骨术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孙广生,全面继承孙氏正骨术技艺。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始终坚持应用“简、便、廉、验”的孙氏正骨术治疗骨伤疾病。搜集和梳理有关医籍和实物一百余件,梳理孙氏正骨术传承脉络和学术思想,发表有关应用孙氏正骨术的论文二十...
查看更多
郭艳幸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9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得祖母高云峰教诲,研读骨伤基础理论知识。在全面继承和掌握平乐郭氏正骨精髓的基础上,将平乐郭氏正骨“三原则、四方法”发展为“七原则、六方法”,并构建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形成平乐正骨养骨和治伤理论。坚持临床实践,“以气血辨证为纲”诊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