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日”主题晚会精彩纷呈      6月9日晚,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晚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精彩上演。来自6个省、7个院团、7个不同剧种各具魅力的舞台演出,将“文化遗产日”活动推向高潮,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周和平及参加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近百位领导干部,文化部社文图司司长张旭,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传承 根扎乡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参观记         6月8日至18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所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中国木版年画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中国皮影艺术展”、“中国木偶艺术展”、“中国传统染织技艺展”等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展览采用展版、实物、现场制作表演等展示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向老人、儿童和团体观众免费开...
查看更多
触摸非物质
2007.06.12
专题报道
 触摸非物质      那些古老的传说、歌舞、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民俗礼仪等,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基因”,它们共同构成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的一部分。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传承的特殊,保护的不易,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我们家里贴的年画,过年剪的窗花……保护“非遗”,我们有很多事可以做,应该让它从民间来回到民间去。中国美术馆 影戏华彩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  刘锡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公示     天山网讯(通讯员高雄报道)据6月8日中国新闻社兵团新闻网消息,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2007年5月23日发布的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公告得知,首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共14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2项、民间舞蹈1项、曲艺2项、民间美术1项、传统手工技艺6项、民俗1项。农六师申报的曲艺(迷糊戏 、新疆曲子戏)、民间美术(蛋壳画)、传统手工技艺 (碱蒿子烧制土碱、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酸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非遗”聚太庙与市民亲密接触 活体雕塑艺术杠箱会天桥摔跤     千龙网6月9日讯   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震天的鼓声中,伴随着太庙修缮落成典礼的开幕,“保护文化遗产,展示人文奥运――北京市2007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拉开了帷幕。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各区县文化委员会、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协办。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出席了开幕仪式并致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镌刻天府记忆 非遗节激情落幕       6月10日,成都儿童在《成都宣言》石碑旁表演节目。当日,用多国文字镌刻的《成都宣言》石碑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揭幕。 5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了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     新华社记者 陈凯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文化遗产日 各地活动异彩纷呈      中新社北京六月九日电:今天是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中国各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展示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重要价值。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届江苏省文物节开幕  “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暨第三届江苏省文物节”系列活动开幕式今日在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文物节活动期间,将举办江苏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无锡鸿山墓地考古成果展、六朝青瓷展、江苏工艺精品...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过度"物质化"       6月9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一系列的展演、论坛、表彰活动在各地展开,令人欣慰。     不独这一天,近年来,文化遗产热、“申遗热”在各地方兴未艾;“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别忘了回家的路”等话题渐入人心。     “这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保意识在增强。但在这股热潮中,也出现了一种‘非物质"过度‘物质化"的功利倾向,值得警惕。”有关专家近日接受采访时提醒说。  邱 炯    绘    为“占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多培养“粉丝”         2007中国“文化遗产日”珠海宣传系列活动中,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揭牌,标志着珠海市从此有了正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工作机构。     有了政府的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得到重大鼓舞,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范畴和项目上都会逐步增加。但笔者这里要提出一观点,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除了进行必要的政府拯救,更要培养欣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和观念引导,培养更多“非物质文化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